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在城市中“遥控式”参与,而是在农村落户扎根,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在农村,以工带农,实现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共同打造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于是,神农农业科技集团开始进行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民致富最大的瓶颈是:农民因为一家一户的实力有限,农业生产的生产力难以获得大的突破,虽然专业合作社可以将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也要承受市场的各种压力。同时,农资企业想在农村大有所为,却因为价格波动和竞争的加剧而遭遇市场扩张难的问题。黑龙江神农农业科技集团以农资为切入点,通过参与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全过程农业生产,将农资流通画成一个圈,在打造龙头企业引领现代新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集团发展的腾飞。
在市场波动中神农看到了机遇
市场的波动让农资行业的企业普遍感觉到,如果仅仅将眼光放在农资产品上,就因为与农民之间联系的不稳定而随时遭遇市场的考验,所以有必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增强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也为企业发展寻找稳定的支撑。
据王彦飞分析,整个行业处于困难的时期恰是农资企业全面参与到整个农业流通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而农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限制因素却不断增多,这是因为,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的同时,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留守人员主要以老、弱、妇、幼为主,加之农民个体素质普遍较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的政策,使得农民组织化程度松散,农村难以推行农业现代化及规模化生产,农民一家一户更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所以农民希望能够有龙头企业对他们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虽然农资经营者众多,但价格不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化服务欠缺让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承受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今年东北遭遇了倒春寒,如果没人对农民的耕作进行有效地农技指导,损失将不可避免。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王彦飞感觉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来实现,使农业现代化生产设施(大型农业机械)在农村能有用武之地,真正达到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而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实现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力打造新农村模式的目标,从而改变现状,寻找从根本上能够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具体的建设上,王彦飞先找到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平山镇作为试点,这个镇是贫困县中的贫困乡镇,农民收入水平低,解决现状条件较差、人口规模较大,如果能将这样的贫困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乡镇,就有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而且王彦飞提出,在平山镇,神农决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多赢为目标,实行以工促农、以贸带工,实施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形成种、养、加、旅相结合的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
基地建到农村,农民成了工人
王彦飞在集团参与新农业的实施策略上明确提出,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在城市中“遥控式”参与,而是在农村落户扎根,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在农村,以工带农,实现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共同打造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于是,神农农业科技集团开始进行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4月,神农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平山镇大兴村建设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基地——乐姆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5万亩玉米、高粱种植基地、万头禾牛养殖基地、千万穗粘玉米加工基地及价值近15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加工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000万穗粘玉米精深加工能力的生产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青贮饲料储存库;4000平方米的储存冷库;280平方米的锅炉房;4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库;2000多平方米办公楼和生活区,1440平方米酒厂,3800平方米3个养鱼池,1400平方米温室大棚,30座大棚15000平方米等。
为保障基地建设进程,实现早日竣工并投入运营,县、乡、村三级多方努力完善产业园配套项目建设,完成了通屯、通田道路建设20多公里,改善了交通条件;兰西县政府协助打抗旱井15眼,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县项目建设集中办公室和马上办办公室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前期的项目审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环境评价等工作,建立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神农农业科技集团开始全面参与当地农业生产。在产前和产中,神农农业科技集团的数位农业种植专家、大型农机具、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全部参与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当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科学种植,重点种植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糯玉米,实行精量点播、科学施肥、错期收获,采摘期将采摘和加工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完成,确保糯玉米的品质优良、美味可口、绿色营养,将生态农业基地追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促进规模种植的过程中,神农农业科技集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将出租耕地的农民雇佣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环节获得工资收入。仅2009年当年用工农村劳动力达900多人次,仅劳务费用一项就支出400多万元,促进了兰西新农村建设和当地农民增收。
记者进到大兴村西头第二家的三间“彩钢盖”院子里,户主介绍说:“今年,我们就将自家的28亩地租给了神农,用租地的钱我抓了20头猪,让老伴儿养猪,我去神农打工,每天可以挣60块钱,能干4个月。今年我们就能收入4万块钱。”这时老伴儿也抢着说:“像我们家这样的现在村子里多的是,有的把地卖给神农或参与入股分红,剩余时间有的外出打工或到神农打工,有的可以搞搞养殖。现在一家人均收入能比原来多30000多块钱呢。”实实在在的增收让当地农民很快接受了神农农业科技集团。
农业有多大 神农的空间就有多大
神农集团要做的不只是简单的农产品加工,而是最终要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基地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构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相结合的农民产业(产业工人)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格局。
因此,神农集团完善糯玉米产业链的同时,利用农产品的可利用资源,建设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发展牛、猪、鸡、鸭、鹅等养殖业。从养鸡和养猪开始,规模逐渐扩大。从单一养殖到综合养殖,充分利用农村的废弃秸秆,加以综合利用,开展立体生态养殖,把整个过程形成一条生态食物链,降低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循环农业,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形成农业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循环农业,为发展农业、畜牧业探索一条绿色和谐的立体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之路。
神农集团能够在新农业运作模式中脱颖而出,在于集团多年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成功运作,现在只不过将原来分散的产业链有效地整合到了一起。神农农业科技集团的9个子公司涉及整个农业产业链,产前板块有神宇肥业、农垦博兴化工两个生产企业和覆盖黑龙江市场的神农农资连锁;产中服务板块有神农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所进行技术研发、神农农民技术学校对农户进行培训、艾司恩农化服务公司是专门进行农化服务;产后服务板块有神农米业进行订单农业、黑龙江水产有限公司进行水产品收购、乐姆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一体。
提起神农集团的新农业模式,王彦飞甚感欣慰:“虽然我们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是让农民富裕了,自然就能将农资卖给农民,而和农民的紧密联系,又让我们不将利润重点放在农资产品,可以给农民更优惠的价格,而是将重点放在产业链的延伸,最终实现农民、企业及政府三方共赢,也实现三方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