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钾肥产业分析座谈会”在京召开
会议就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形成会议纪要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本报讯  9月20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组织的“中国钾肥产业分析座谈会”在北京总部基地举行。来自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以及国内生产企业、境外开发企业的近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行业分会秘书长刘富昌主持了座谈会,并带来了李刚会长的问候,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代表行业分会做了关于国内外钾肥现状的分析报告。

  此次会议召开在特殊背景之下,作为国内钾肥行业龙头组织,正是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发出权威声音、以正行业视听之时。在会上,与会者就当前出现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针对钾肥产业主导性、方向性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重点围绕国产钾肥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境外钾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扶持政策等议题达成共识。在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中,确立了国产、境外、进口“三条腿”走路的长期方向,强调立足国内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针对行业内外的担忧,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国际价格不会出现剧烈波动,并预计2011-2015年,中国钾肥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折600万吨K2O左右),基本满足我国需求下限。

  在总体应对策略上,行业分会建议,国家尽快组织制定我国钾肥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扶持钾肥产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启动“钾肥自主保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高自主保障能力。针对国内具体情况,行业建议加大国内企业整合力度,防止国外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兼并或渗透。建立钾肥战略储备机制,尤其是在国际钾肥价格“低谷”时抓紧实施;建议建立国家级境外钾资源战略储备,重点以加拿大、老挝、刚果(布)等现有项目为依托,进行整合和逐步扩展;建议加大支持企业境外钾盐资源获取及钾肥基地建设力度,将现有项目做实。针对目前出现的钾肥运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议应加强重点地区铁路及公路设施投入力度,在现有条件下优先考虑钾肥运力安排。此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含钾复合肥的标准体系,同时将硫酸钾镁肥作为我国一种新型优质资源纳入农资优惠运价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不溶性钾资源、海水提钾等技术的产业化支持力度,以弥补国内可溶性钾盐资源的不足,保障钾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必和必拓收购计划的影响,行业分会在会议纪要中阐述:“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并已经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虽然短期内收购不会对我国钾肥市场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同时加大自我保障能力,努力提高实际自给率并力争保持在80%以上,从而防范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我们的态度是:对收购事件密切关注,审慎对待,相关企业慎重介入;建议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继续密切关注收购事件。同时,媒体也要客观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创造有利于我国钾肥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此次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召集国内钾盐龙头生产企业、业内专家,倾听行业意见并对外发布权威声音,便于广大公众了解当前中国钾盐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国内舆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为相关部门积累了科学、详实的数据,对未来可能采取的应急措施奠定了民意基础。我们相信,此次会议对于保护民族产业、重建中国信心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必将对钾盐、钾肥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对于未来相关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的市场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