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二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2010年农化服务高层论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副主任 李光:

  当好提升农化服务水平的“红娘”

  “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直接为农民服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和服务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高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所要承担的职责:一是建立农资生产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为国家三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二是对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进行行业指导与技术服务;三是通过在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建立“全国农化服务中心”,形成全国范围的农化服务网络,指导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展平衡施肥;四是指导生产企业研制新型肥料及新型农药,推动生物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五是联合科技部、农业部所属的相关组织,构建多元化农化服务支撑体系,推动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国际合作。

  根据上述授权,农化服务办公室近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当好农化科研、生产企业和新技术产品应用的“红娘”,为地方区域经济、农化行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产的需求架起一座共赢的桥梁,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探讨多元化开展“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并且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各方优势,以利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农化办的工作可以实现如下三个目标:第一,整合农化资源,创新服务发展,打造联合型立体化的国家级农化服务新体系,形成以“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全国网络;第二,以推广多功能生物有机肥为重点,形成科研,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工作新格局,引领我国复混肥行业的发展,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第三,广泛应用农化服务新技术,普及科学施肥知识,重视具体施肥的指导,努力实现我国肥料利用率提高5%、无机肥施用率减少5%的目标。

 

  中华合作时报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 曾峰:

  凝聚媒体传播力量  推动农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资传媒长期以来关注报道农资行业的发展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农化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通过深入企业报道,参与企业活动,发出行业呼声,积极投入到我国农化服务工作的第一线。”

     农化服务工作对于“三农”意义重大,近年来,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国农化服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的序幕正式拉开,又为农化服务提出新的课题。土地流转加速,农户种植方式和种植技术水平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则是首先要求农资经销商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农化服务。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全国农化服务体系需要在服务中发展中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企业也通过实践不断探讨多元化、有效的为农服务途径,进一步提升农化服务职能,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农化服务是连接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三个环节的桥梁,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中央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化服务作为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农化服务工作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级一类媒体,中国农资传媒以资讯整合为导向,以提升行业价值为己任,以人文的态度表述中国农资行业的变迁,秉承“行业的视角,大报的风范,媒体的风骨,服务的姿态”的办报宗旨,全面反映全球农资发展态势,更好地为广大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服务。中国农资传媒将用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中国农资行业的主流宣传舆论阵地,成为农资市场上的风向标和最具价值的权威媒体。

  中国农资传媒长期以来关注报道农资行业的发展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农化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通过深入企业报道,参与企业活动,发出行业呼声,积极投入到我国农化服务工作的第一线。此次参与农化服务论坛也是我们为农化服务继续努力的积极创新,我们将继续为我国农资行业的稳健发展,为农化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孙伟善:

  农用化工面临转折   农化服务大有可为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科学施肥力度,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这对于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化肥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会,适应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必将赢得新的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化肥第一生产大国。共有化肥生产企业2500多家,其中氮肥生产企业485家、磷肥371家左右、钾肥81家。总体上看,我国化肥行业小企业多、布局散、装置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特征比较明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亿亩以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肥料及农药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变化。农化服务工作也要围绕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展开。

  虽然我国化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肥料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化肥用量区域间不平衡,东部地区施肥过量现象严重,中西部一些地区则施肥量不足;二是作物间化肥用量不平衡;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不足;四是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化肥利用率低。

  为提高肥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科学施肥的支持力度,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科学施肥力度,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化肥产品无法完全满足施肥需要,配方肥产、供、施脱节问题比较突出。这对于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化肥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会,适应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必将赢得新的发展机会。

  农用化工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中来,生产农业所需的专用肥料。大中型单质肥企业,要改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做法,生产大颗粒、等粒径的不同肥料品种,满足按“方”配肥需要。小型肥料企业,由于能耗物耗偏高,且我国氮肥、磷肥产能过剩,则可以借此转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特点,生产配方肥,这也有利于化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另外,为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化肥企业应加快研制、开发和生产高效复合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产品。针对土壤作物特点生产专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 荣少友:

      扎实搞好农化服务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各种化肥质量,提高用肥效率,继续作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云南化工生产已有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集团及云南各专州县化工企业三大块,我们的企业从80年代开始都有农化服务组织和机构。目前,云南化学工业已形成包括化学矿山、无机化学品、化肥、农药等较为齐全的综合体系,为三农服务将是云南化肥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云南的复混肥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首先用在烟草上,90年代初开始用在粮食作物上,现已大规模使用在各种作物上。从云南开始测土施肥起,广大地区基本不再使用单一肥料,现在云南全省各地区都建起了复混肥料工厂,有专人负责农化服务工作,指导农民的施肥工作。

  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15年,高浓度化肥比例提高到85%,施肥复合率达到40%以上。争取到2015年,复合肥前10名企业的产量比例提高到50%以上。支持中小企业由生产基础肥向二次加工转移,配合农化服务,生产面向当地的专用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要实现上述目标,任重道远。主要问题是云南省复混肥料产能过剩,相当一批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及管理较为落后,假冒伪劣产品冲击,配方专用复混肥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复混肥行业应当认清形势,按照国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巩固和发展市场,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云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劲勋化工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第一批“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的挂牌单位。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生产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作好节能降耗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在环保上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渣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农化服务上,保证各种化肥质量,提高用肥效率,继续作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