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宣布本次花生擂台赛的冠军得主是来自张舍镇桃园村的王锡川,测产成绩为1306.28斤/亩”。9月5日,山东省平度市张舍镇广播站大院内,呼啦啦聚集了30多号人马。这些人分别来自张舍镇的各个乡村,还有从外地专程赶来的,他们聚在一起又是鼓掌又是开怀大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由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举办的花生擂台赛颁奖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统一农资采购 降低种粮成本
农资产品一般涉及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几大类产品,规格不一、品种多样。过去一直是农户自己购买,自己管理,自己使用,无法实现农资的集约生产效益。农业合作社成立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在统一成员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精确计算,科学确定单位田土的农资耗用量,合理搭配、适当包装,将生产所需农资送至田间地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农业。
“今年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相关化肥生产企业合作,实现集中采购,如金正大、芬兰凯米拉、中农喜耕田、山铝奇特硅钙肥、潍坊真农酵素菌等公司,厂家承诺为全镇的土地进行测土配方,并以出厂价提供给入社社员,为社员降低了投入成本。”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欧建波表示,合作社还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集中引进了花生原种2代——花育25和22,并聘请了花生种植专家张云茂,为花生种植户提供丰产种植,并承诺花生亩产量达到800-1000斤。
统一技术培训 提高种粮效益
“现在化肥市场既大又乱,以前挑选和购买农资产品,我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尝试,用好了来年继续用,用不好就换其他牌子,从没有形成固定的方法和用法。”张舍镇洼子村崔京南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就省下了很多烦恼,在平时的种植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的种植技术知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介绍,该合作社坚持长期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室内培训班,特别是注意充分利用下雨天农户有空余的时间;二是坚持派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走近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这种现场指导和培训班相结合的灵活的服务方式,既有系统理论又直接联系实际,备受社员欢迎。
“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绝大部分社员掌握了种粮基本技术,成为了新型的农民。”当地农技推广研究员苗吉信表示,各社员以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到合作社实地学习和社员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种粮效益,既提高了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又实现农户利益的最大化。
倡导“带田入股” 推进产业化经营
“农民变股东,老乡变老板”。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产业化。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营模式,致力于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从而加快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欧建波告诉记者,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入股”,农民当“股东”,变农户分散经营为合作社规模经营,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建造属于咱老百姓自己的专业合作社。”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接收社员10000人,建立起60多个基地共计15万亩,每村设有一名理事对农民进行全方位服务,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近10项,平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对此做法,张舍镇副镇长陈中华说:“青岛乾合粮食专业合作社创建的这种产销模式搭建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具有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功能,确实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值得在更大范围内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