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抑制剂就是通过抑制土壤中硝化菌群的活性,从而延缓了氮肥从铵态氮向硝态氮进而向亚硝态氮的转化速度。硝态氮少了,淋溶流失的量就少了,反硝化产生的氧化亚氮也就少了。氮肥更多地以铵态氮的形式储存于土壤中,植物吸收铵态氮可以直接转化为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比吸收硝态氮更节约能量。最终,碧晶N+经过降解形成吡啶酸,少量的吡啶酸被作物吸收成为其光和作用的有机原料而代谢,完全没有危害。
因为作用机理与包衣和化合法不同,硝化抑制剂发挥作用的环境既可以是固体肥料,也可以是液体肥料,适用面更广。
目前市场上曾经和正在大量使用的硝化抑制剂主要就是三种:DCD、碧晶N+、DMPP。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根据这三种硝化抑制剂的厂商推荐用量,以尿素为氮肥样本进行了为期30天的硝化抑制实验,并定期测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以确定其硝化抑制的强度。
通过实验发现,DCD的硝化抑制效果最短,按尿素用量3.5%比例添加后,在10天以后土壤中的铵态氮就开始明显地快速减少,硝化活动趋于活跃。
尿素添加1%比例的DMPP与添加0.25%的碧晶N+相比,两者的硝化抑制效果都比较稳定,但从30天的长度来看,DMPP的硝化抑制效果略逊碧晶N+一筹。与良好的增产及环保效果相比,该产品的使用成本却很低,每亩增加的施用成本约为10-40元。
奥复托公司于2007年自主成功研发并量产出全球领先的硝化抑制剂--碧晶N+,从此结束了美国陶氏化学在全球范围内对长效氮肥增加剂的垄断和控制。目前公司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已经在中国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2007--2010年间,公司先后通过中国农科院、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确定了碧晶N+产品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地位,并投入到碧晶N+系列乳油、氮肥及复合肥的市场实际应用当中。
2009年经过大田实验证明,扣除添加剂的施用成本后小麦每亩可净增收50-90元,投入产出比为5-8倍。加工番茄每亩可净增收200-320元,投入产出比可高达7-9倍。棉花可净增收60-70元,投入产出比也有3倍。此外,该产品亦有良好的节肥效果,小麦在减少30%氮肥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减产,番茄在减少30%氮肥用量的情况下仍有5%的增产。
目前奥复托成立了专门的肥料推广平台——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使用碧晶N+为原料的“土地精”系列乳油,“恩久”系列长效肥在山东、河南、河北、新疆、东北三省等农业大省区已取得显著市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