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汤口变美了

中盐安徽红四方有限公司员工 徐家山 图/文

汤口夜景

  黄山世界闻名,故引五湖四海的游子纷至沓来。黄山又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人间仙境”,以独特的峰林地貌构成奇、伟、险、幻的奇观,以怪石、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将此话演绎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成为数百年来赞美黄山的名句。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有诗赞黄山之美说:“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因此,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来黄山一游。我以为,百姓游黄山,住宿汤口,比较便宜,是自费旅游团队的首选。汤口是一个小镇,距离黄山脚下的温泉宾馆有5华里路程,在黄山没有开辟北门时是进入黄山风景区的唯一通道。

  我第一次到汤口是十几年前。那是一次和同事一起出外学习的机会,记得我们到黄山的当晚就住在汤口。当时我看不出汤口小镇的一丝繁华,甚至看不出小镇的雏形,唯有远处天空上炊烟袅袅,劳作的人们或许恬静地在某个山坳里度过着他们平淡的岁月。晚上,从黄山下山后浑身是汗,在私人旅馆的洗澡间里,水龙头里却滴不出一点点水来……

  2010年7月17日,我与同事再一次来到了黄山,再一次看到了汤口,我感觉汤口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白色的四五层大楼一个接一个,快捷酒楼也比肩相连,还挂上了全国示范镇的牌子,一派富庶的气息扑面而来。汤口真的变美了!

  晚饭后,我和同事一道出来溜达,对于异地风情的体察是我们一直不曾放弃的心愿。夜晚汤口街道的灯火斑斓一下子让我们不知该怎么走,还是同事的建议:“我们从马路这边走去,再从马路那边回来两边都能看到。”真是个好主意!

  晚上出来玩的大都是晚上住在汤口的外地游人,或是明天准备上山,或是下山第二天返程的,我们也正是这样。观夜景是主要任务,但购物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夜市都是为我们这样的人而开的,街上大大小小的超市真不少,像“好又多”,“世纪联华”也列在其中。我们俩边走边讲,边讲边看,不知不觉到了路的尽头,该过马路了,光溜的沥青马路上只见斑马线,却不见红绿灯,仔细一看这路上确实是少有汽车在跑,不是不需要,是确实没有必要。在我们折返点前边,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夜里山道上行车是司机非常忌讳的,除非情不得已。所以即使有红绿灯也是个摆设品。马路的对面更是热闹,一大片烧烤摊上滋滋地冒着青烟,其中青年人居多,他们毫无顾忌地享受着烧烤的美味,像是在合肥街头的某个景点。多色的灯光洒落在街道上,给个宁静、安逸的小镇增添了不少现代生活的情调。

  走在这样背衬着青山的街道上,心中难免涌现一番悠然自得的感觉,散步有好多次,但能有如此惬意感觉的确实寥寥无几。当然,汤口美丽的夜景,也早已留在了我的相机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