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必和必拓逼中国出手

《中国农资》钾肥观察家 吴 江

  今年7月,“必和必拓”欲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生产商“萨钾”(Potash Corp)的消息在钾肥界传开。8月中旬,《中国农资》首先披露了萨钾拒绝必和必拓矿业公司以每股130美元的价格恶意收购其股份的声明。随后,此事超越行业界限,引发了报章、网站连篇累牍的相继报道。

  公众普遍认为,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在供货、要价等方面是联盟垄断的始作俑者,“必和必拓”一旦收购成功,将使中国在铁矿石和钾矿两种稀缺性资源上,遭受夹击之虞。其实,“必和必拓”的欲意,没那么简单。

 

  必和必拓:“签”动中国

  多年来,中国在铁矿石上遭受的切肤之痛,让人们对“必和必拓”的警惕并不是多余。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堪称全球钾肥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在资源的管理上一向谨小慎微。萨省一位钾矿矿主访问本报时,曾经对记者阐述,该省钾矿资源都被牢牢地掌握在能源部门手中,任何投资、收购计划必须经过严格的审定方能进行。但是,此前“必和必拓”已经完成了整合资源、拓展全球市场的一系列动作。2008年5月对外宣称进军钾矿的“必和必拓”,在全球钾肥布控上更是紧锣密鼓,特别是对萨省的资源围剿逐渐“合围”。

  目前“必和必拓”已经投资开发了加拿大萨省的Jansen钾肥资源,随后又收购了阿萨巴斯卡钾盐公司,使其在加拿大的钾矿开采权超过1万平方公里。此外,“必和必拓”在埃塞俄比亚还拥有1.7万平方公里的钾盐开采权。成功收购Potash Corp将有望成为最大的萨省钾矿操控者,从而将使“必和必拓”“支解”加拿大萨省钾矿资源。

 

  收购计划:意在话语权?

  即使如此,断言“必和必拓”收购后获得国际市场上的钾肥“定价权”,还为时尚早。

  中国每年对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大额贸易采购量约占需求的40%。近几年,从加拿大的进口量逐渐由200万吨缩减到2009年的42万吨。进入2010年,由于Potash Corp的海外销售公司——加拿大钾肥公司不买帐BPC与中国签订的350美元吨价,使谈判一直未果,进口量几乎为零。可以说,“必和必拓”给中国铁矿石上造成的“不安”在钾肥上不一定实现。

  钾肥与铁矿砂相比,对外依存度都很高,供应商都形成垄断联盟,其次,都是在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统一对外谈判。但是,两者最大不同在于参与谈判的企业数量。钾肥谈判的企业相对集中统一,增强了中国的议价实力。

  从短期收益上看,与其说“必和必拓”对资源的运作方式折射到钾矿上可使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不如说,“必和必拓”最大的短期收益是改善了资源结构——由矿业到化肥的变身,乃至涉足终端下游环节,拓宽了利益产业链。

  

  中化化肥:第二个“周丹元”?

  “必和必拓”在铁矿石上的盛气凌人,惹怒了中国。在中国钾肥人的“情结”中,不希望第二个“周丹元”擦肩而过。

  今年2月,“必和必拓”斥资收购了位于萨省、拥有约380平方公里钾盐勘探开采权的阿萨巴斯卡钾盐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负责人是加拿大籍华人周丹元,其两次回中国寻求开发合作的意愿,都没有引起重视,让中国痛失了一次机会。

  这次,“必和必拓”蓄意不仅仅是资源收益。近两年来,经过一系列整合,加拿大Potash Corp已经成为中国资源整合的最大受益者。一旦收购成功,“必和必拓”不仅掌控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钾肥资源,并借此进入中国市场,从资源源头和巨大的终端需求中获益。

  2005年,“中化化肥”将Potash Corp引进成为战略投资者,股权持有量达22%,成为仅次于中化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此后,中化集团将“盐湖钾肥”18.49%的股份转让给“中化化肥”,经过增持,已是第二大股东的中化化肥亦使“萨钾”成为“盐湖钾肥”的间接股东。此后的“盐湖钾肥”和“盐湖集团”合并计划,又让“萨钾”间接成为“盐湖集团”的股东。至此,“必和必拓”如果成功收购“萨钾”,将从中国钾肥资源、终端市场以及“盐湖集团”大踏步实施的盐化工利益链中,各分得一杯“羹”。

  如今,“萨钾”拒绝“牵手”,无疑是其对市场评估和利益权衡的一种结果。当然,此番拒绝并不是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必和必拓”的恶意收购惹怒的不仅仅是“萨钾”,更激怒了中国,逼中国“出手”不过是时间问题。  

  (本报记者张番对此文亦有贡献。)

 

  背景链接

  萨钾公司在钾肥行业领跑

  必和必拓钾矿领域发展速度惊人

  萨斯喀彻温省钾肥公司,简称萨钾公司(Potash Corporation of Saskatchewan Inc.简称PotashCorp),自1989年成立至今,一直在不断努力扩大规模。成立初期萨钾是由萨斯喀彻温省拥有的皇家公司,成立不久便在多伦多和纽约上市。后来11年的发展过程中,萨钾先后收购了六家化肥企业,建立一家磷肥企业和一家氮肥企业,并分期购买了智利化学公司(SQM)、以色列化学公司(ICL)、阿拉伯钾肥公司(APC)、和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Sinofert)等大型化肥企业的大量股票,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商。其中,2005年萨钾出资9740万美元购买了中化化肥9.99%股份,紧接着在2006年出资1.263亿美元购买公司10.01%股份,2008年又购买了其价值2.19亿美元的2%股份,最终萨钾共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份。

  目前萨钾主要拥有六个钾矿开采区,包括Allan、Cory、Lanigan、Patience Lake、Rocanville和New Brunswick。预计萨钾2010年钾肥产量可达到1030万吨。其中,2010年Allan地区开采的钾矿可生产180万吨氯化钾,Cory矿区80万吨,Lanigan 矿区360万吨,Patience Lake矿区生产50万吨,位于萨斯喀彻温省南部的Rocanville地区生产 280万吨氯化钾,以及New Brunswick地区生产80万吨。独有的地理位置优势使萨钾公司在享有丰富的钾矿资源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钾肥行业的领先地位。

 

  必和必拓钾矿领域发展速度惊人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是以经营石油和矿产为主的跨国公司,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合并而成。其中BHP于1885年在墨尔本成立,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公司之一,该公司煤、铁矿砂、铜、钢等多项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采矿业前列,2001年6月与Billiton公司合并组成BHP BILLITON矿业集团。合并后,该集团资产总额达580亿澳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近几年在铁矿石谈判中备受指责。必和必拓与巴西淡水河谷以及力拓三大矿业巨头无论在供货、运输、要价还是时机的选择上都异常统一,联盟垄断迹象日益明显的事态。在必和必拓不断扩展采矿规模的过程中,2006年开始了在钾矿领域的竞争。

  2006年,必和必拓初步进入钾矿领域时仅拥有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曼尼托巴省交界处的77平方千米矿区面积,经过四年的发展,到2010年6月为止,必和必拓已在萨斯喀彻温省拥有14000平方千米钾矿矿区。这包括五个大规模钾矿工程:Jansen、Young、Boulder、Burr和Melville。其中最有名的是Jansen,被必和必拓视为产能潜力最大的勘探工程,它拥有869平方千米勘测面积,估计可开采33.7亿吨含25.3%氧化钾的钾矿。同时,Young工程拥有379平方千米,Boulder拥有293平方千米。此外,从阿萨巴斯卡钾肥公司(Athabasca Potash)收购的Burr工程还在开发中,而Melville工程从2010年7月开始勘探。

  必和必拓对自己在钾矿领域的开发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拥有先进的开采技术和领先的市场条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完成3100平方千米钾矿勘探。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