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
本报讯 9月2日,在首届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承诺,通过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指导目录等措施,着力建设提升我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水平的政策体系。同时,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瓮福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内的156家企业成为首批质量信誉承诺企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论坛并指出,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对于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至关重要,要加快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把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指出,质量信誉建设是提升工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信部将着力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承诺活动;在工业企业中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大力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今年内确保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质量诚信企业等级划分试点示范工作,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
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陈斌介绍,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和指导目录(2010)》(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在 “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中,将把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在此次论坛上,签署全球质量信誉承诺倡议书的156家企业呼吁,全国工业企业要将履行质量承诺、追求质量诚信作为企业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农业部认定5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
本报讯 日前,农业部在宁夏召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部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与建设工作。
据悉,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今年8月,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农业部已认定北京市顺义区等51 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1 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幅员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1.01 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5.5%,粮棉油糖、畜禽、水产和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优势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均处于本省、区、市领先水平。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带动面上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各地要切实承担起示范引领全国农业发展任务。一是把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二是把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作为主攻方向。三是把聚焦主导产业作为基本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突出区域优势,坚持少而精,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四是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严禁借示范区建设之名,强行推进规模经营,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五是把机制创新作为发展动力。
各地加快第二批农机补贴落实施进度
本报讯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8 月31 日,全国各省(区、市)共执行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5 亿元,占第二批补贴资金总量的21%,带动地方财政和农民投入约33 亿元,全国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58.1万台(套),受益农户44.1万户。
今年中央财政共分两批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 亿元,第一批100 亿元,第二批55 亿元。第一批补贴资金6月底已全部执行到位,第二批资金7月底下拨以来,各地迅速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把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迅速制定了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
围绕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各地合理安排第二批资金投向,注重调整结构,重点补贴大中型、高性能等“三秋”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贴政策效应。
各地严格执行政策,力争做到“工作程序不少、实施进度不拖、管理力度不减、纪律监管不松”。湖南、江苏等省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检查工作,对各级财政农机补贴资金的申报、分配、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清查。
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各地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创新补贴方法,为农民群众做好服务。云南省采取补贴农机超市等形式,开展便民服务,实现申请、购机、审核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