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中国农资传媒主办,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微量元素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中原腹地——郑州举行。来自国内中微量元素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目前我国中微量元素的发展、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与会代表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于目前发展缓慢的中微量元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A:产业发展的一场“及时雨”
目前,由于传统化肥的施用量急剧增加,导致土壤里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益严重。近年来,虽然我国中微量元素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扩大,但随作物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养分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充,同时,大多数企业还只重视大化肥的生产,进而导致中微量元素生产技术和推广工作进展缓慢,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制约中微量元素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解决。为了唤起业内对中微量元素的重视,作为农资产业的专业媒体,中国农资传媒组织召开了此次会议。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在致辞中说,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利用中国农资传媒的媒体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为我国中微量元素产业健康发展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林葆研究员对于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施肥的重点不应还停留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上,应加大对中微量营养元素平衡的认识水平。林葆说,随着高浓度化肥用量增加,大田有机肥用量减少,土壤微量和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面积和严重程度有增加趋势,及时向土壤中补充中微量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让中微量元素产业健康发展,现在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如是说。郑州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钙镁硫复合肥研究推广中心主任许秀成也对中微量元素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赞同,并称道,对于中微量元素产业来说,是一次非常及时、重要的会议。
B: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直接对话
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我国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一边是市场急需先进科研成果支撑行业发展;另一边是高等院所的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如何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成为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次研讨会,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为国内中微量元素方面技术研发专家,江苏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中心研究员邵建华结合具体的产品从如何降低中微量元素的成本、保持中微量元素活性以及方便农民使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邵建华结合天脊集团产品中含有高达9%中微量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例如,通过添加适当的有机成份、螯合中微量元素,增加其活性成分,以促进作物吸收效率等等。除此之外,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李彦等也分别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在中微肥方面的研究成果。
听到专家的发言,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供销公司总经理高义收获和感想颇多。他说,通过这次研讨,他们能够与专家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有选择、有目的汲取企业所需。高义表示,这种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为企业服务,这对于专家和企业是双赢。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新技术、新产品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今后中国农资传媒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
C:汇聚专家智慧 共谋发展大计
对于目前中微量元素的发展,林葆研究员表示,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要过于盲目,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有选择的补充。
白由路也认为,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发展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应该按照统一的模式。中量元素应该以肥料副成分添加为主,而微量元素应以二次加工的办法为主。
对于中微量元素产业技术发展缓慢,邵建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目前我国中微量元素技术研究还停留在政府和科研部门,今后应当把此项工作放到重要的议程上来考虑。同时,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上大家思想的碰撞,能将我国中微量元素应用推上一个新高潮。
此次研讨会邀请的专家,大部分是中国农资传媒专家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正像曾峰在研讨会上致辞时所说的,希望能够借助这次研讨会,通过专家们的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总结行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利用专家的学术优势,完整、准确地宣传中微量元素优势,为中微量元素产业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提出更多建设性建议,从而推动中微量元素产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