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村级农资经销商不仅是在村里卖农资,其实他们是在扮演着过去村里农业技术员的角色。他们在推广农资产品的同时也推广了很多农业新技术,包括一些科技前沿的东西,他们实际在承担着原来由村农业技术员承担的一切工作。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格局中,这些村级农资经销商功不可没。但现实中,他们的这种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并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任何支持和帮助。当他们真正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还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像遭到有关部门的违规收费或乱罚款时,他们孤立无援,只得自己默默承受。
我们知道,过去每个村里都会设立一个专职农业技术员,负责村里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包括果园庄稼管理、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或黑板报进行宣传指导,他们每年都能获得不低于村官的报酬,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可以说都是比较高的。而眼下的这些村级农资经销商却没有如此的好处,更多的却是不被理解。
眼下村级经销商他们在推广农资产品的时候,的确是为了得到一定的利润,也正是这一点掩盖了他们服务的功能。他们明明是在给村民做好事,却得不到任何支持。包括村里的公共资源他们得不到利用,像村里的高音喇叭、会议场所,他们想搞一些宣传、培训,都很难得到村里的支持。别看这些村级经销商一年忙忙碌碌,其实他们的收入却很少,因为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农资销量决定了他们不会有多大收入,一年的收入有时还不如外出打工挣的多。俗话说:行有行规,道有道法,他们既然干了这一行,苦累他们也就认了。
还有无论大事小事村民都来找他们,如庄稼发黄了,村民说你卖给他们的是假化肥,庄稼倒伏了,村民说你卖给他们的良种有问题,农民由于农药使用不当造成问题或效果不明显,村民找到经销商大发雷霆,兴师问罪,搞得这些经销商很无奈,而上游经销商由于离农民较远,这类问题一般不会发生。
当然,村级经销商也有欣慰的时候,当农民的庄稼出了问题,经过经销商的配方施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很多农民就会大加赞赏。
总之,村级经销商就是在这样一种酸甜苦辣的环境下生存着:委屈多于理解,辛苦多于收获,总是有那么多不顺伴随着他们。
(厉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