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防虫网高效规避蔬菜病毒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植保的发展,应用防虫网防控农作物害虫的越来越多。防虫网主要是以防虫网构建的人工隔离屏障,通过切断害虫的传播途径,阻隔害虫进入棚内,将害虫拒之于网外,从而有效地控制迁飞害虫的传播和危害,并且属于物理防虫,可以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绿色、高效、节本、降耗的优点。各地应用表明,防虫网的应用给防控由蚜虫传播为主要发病条件而引起的病毒病等带来了福音。
当下,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杂草、树木的新芽和小麦、豌豆等作物的新叶相继萌发,这时蚜虫等也随之大量繁殖、活动起来。蚜虫等传毒害虫均为小型害虫,飞行能力有限,加之小麦、杂草等寄主都比较低矮,故大多只在地面两米之内活动,飞行高度一般仅两米左右,虽然它们飞不高,但繁殖、扩散速度惊人,因此,在瓜类等早播作物下种的同时就要布设好防虫网。
进入夏季以后,光照渐强,温度渐高,是蚜虫的活动最盛的时期,也是棚外传毒害虫迁入棚内最容易的时期。因为这时需要打开放风口,调控棚内温度,这样便会给蚜虫带来可乘之机。因此,要千万注意,严防蚜虫等传毒害虫随棚事活动迁入棚室内。对大棚要从放底风前就上好防虫网,避免传毒害虫入内;对中低拱棚要保证防虫网严丝合缝,上部紧贴薄膜,下部紧贴地面,让害虫无孔可入。此外,还要做好棚室周围的除草工作,彻底铲除棚外蚜虫的寄主,破坏其栖息迁飞条件。同时,还要在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每天观察一次,看是否有传毒害虫出现。一旦发现害虫,就要及时用药扑杀。
设置防虫网的相关技术细则:夏秋栽培蔬菜一般采用防虫网全棚覆盖。对于生育期较长、高杆(或需搭架)的蔬菜需用大中棚栽培,以便于管理、采收。夏秋栽培的速生叶菜类蔬菜,因其生育期短,采收相对集中,可用小拱棚覆盖栽培。晚秋、深冬、早春及反季节栽培,可在薄膜以上的放风口,棚顶放风口,棚门内衬以防虫网,并用压膜线压紧,既能起到防虫作用,又能节约成本。平时要严密加强棚室日常管理。进出大棚要将棚门关闭严密,防止蚜虫乘虚而入;在进行农事操作(如嫁接、整枝、打杈、摘心)前要对有关器物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从伤口传入,进一步避免蔬菜病毒病的发生。
(王小波)
微生物农药常见失误四种
为了提高微生物活体的使用效果,在其施用时要谨防误区。
一、用时温度过低。生物农药施用时都要求较高的温度。试验表明,在25-30℃之间,喷施后的微生物活体农药防治效果要比在10-15℃之间的高出1-2倍。
二、干燥的天气下施用。比如一些农户在晴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然后反映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够所致。因此,最好选择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大时施用。
三、不避太阳光。没有避开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引起药效下降。微生物活体农药,最怕强太阳光照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而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降效作用,因此要选择在下午4点钟以后或者阴天使用,效果会大大发挥。
四、与杀菌剂混用。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但作为一种活体真菌,如果与杀菌剂混用,它们被杀菌剂致死,自然失去杀虫作用。
( 薛华)
蔬菜优质高产重消毒
一、空间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7~10天进行。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锯末8克混合均匀,放在容器内燃烧,时间宜在晚7点钟进行,熏烟密闭24小时。也可以按每立方米用25%百菌清1克,锯木8克混匀,点燃熏烟消毒。
二、设备工具消毒。棚架、设备、工具等消毒用1:50-1:10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洗刷或者喷洒。
三、土壤消毒。根据大棚土壤的病虫害种类选用农药,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大棚、可在畦面或沟面喷浇100~200倍福尔马林液,然后用薄膜覆盖5天,半月后药剂全部挥发完毕,即可播种和定植。其他病害可用50%多菌灵、50%托布津或70%敌克松1000倍液喷洒,或制成毒土撒布后翻入土中。有地下害虫的大棚,可以在土壤处理时加一定数量的杀虫剂。
四、沟(塘)消毒。枯萎病重的地块,在完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或者消毒质量不好的,还可以在定植沟(塘)内,每亩用50%托布津1.25千克或50%多菌灵0.75千克或70%五氯硝基苯1千克左右进行消毒。以上药剂要先按药粉1份和细干土100份掺拌混合均匀,然后撒布在定植沟(塘)内。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