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减少氮素肥料损失之途径
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应用

     稳定性肥料是在普通含氮肥料中加入抑制剂而成的一类肥料总称。通过添加脲酶或硝化抑制剂来抑制土壤中的脲酶、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使普通含氮肥料保持稳定,进而起到增强氮素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尿素含氮46%,是我国常用的一种氮肥,每年施用量占我国化学氮肥使用量的60%以上。由于尿素分子呈中性,施入土壤后容易随水淋失;施用后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易被水解,产生氨挥发损失;水解后形成的铵态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也容易随水淋失。这些特点决定了尿素的肥料利用率不高,通常不到30%,由此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硝态氮和铵态氮是作物利用的2种氮素形态,铵态氮可被土壤吸附,而硝态氮易随水流失。氮肥施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还要进行硝化反应,NH4+-N在亚硝化细胞单胞菌的作用下先氧化为NO2--N,进而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NO3--N。针对氮素形态的转化特点,可在含铵态氮肥料中加入硝化抑制剂来抑制NH4+向NO2-和NO3-的转化,以减少NO3-的淋溶损失和的反硝化作用中的N2O排放损失。

  硝化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主要是在含铵态氮的肥料中加入硝化抑制剂,通过抑制硝化细菌的活性,抑制亚硝化作用,使氮素能够较长时间的以NH4+-N的形态存在,同时供作物铵态氮和硝态氮。这不仅提高了肥效,而且减少了NO3--N、NO2--N淋溶和反硝化造成的氮肥损失。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脲酶抑制剂是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苯基磷酰三胺(NPPT)的混合物,它们在气候干旱的碱性土壤条件下对氨挥发损失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中国市场上目前以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恩泰克为成功代表的系列稳定性长效复合肥,经过大量试验示范表明,该产品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尿素氮的利用率方面、增加产量和改善商品性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冯大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