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尽管农村财务管理有各种规章制度,有的地方还采取了村账乡管、双审双签、村务公开等措施,但这些制度和措施往往由于缺乏监管而流于形式,成为“牛栏关猫”,导致贪污挪用等侵吞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据4月25日《扬子晚报》报道,盐城射阳县经济开发区凤兴村原会计卞国龙,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贪污作案5起,涉案公款金额达270多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其实,卞国龙的贪污手法一点也不高明,甚至有些拙劣,只是采取了虚报冒领、重复报支等办法,但他几次报账却一路绿灯,频频得手。类似案件的发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规章制度和措施定得好,不如管得严。再好的规章制度和措施纵然定得再好,但疏于于管理,落不到实处,还是等于空话一堆,废纸一张,毫无用处,有和没有一个样,甚至定得越多,副作用越大,直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挡箭牌、遮掩布,让那些另有图谋的人在所谓的“制度”“措施”的烟幕下,去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由此可以看出,对农村财务管理不但要建立规章制度和制定相关措施,更要加强监管,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农村财务加强监管,除了要对收入、支出、转移等凭证严格审查,并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隐患。同时,还要把好用人关,要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员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他们既要懂业务,还要遵守纪律,遵守法律,认真记好每一笔帐,用好每一分钱,也就是说,财务人员不但要管好财务,更要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