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适合中国农业的创新之路
——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本报记者 师 容

  3月16日,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在上海光大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农资传媒与中国国际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联合举办,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本次论坛围绕新型肥料的兴起与发展趋势,集中探讨了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肥料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有来自我国政府、协会、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国传统化肥行业的诸多名优企业代表,也有致力于新产品开发的优势企业代表以及流通企业人士,大家集中对新型肥料国际、国内发展局势、营销模式及推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热烈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当本次论坛于16日晚7点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在会后,仍有部分参会代表致电本报,询问相关会议报道与行业信息。其中包括我国优势的传统化肥企业及新兴肥料企业。

  在本次论坛召开之前,本报对我国部分传统及新型肥料企业进行了话题调研,在行业发展动向、政策动向、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客户信息、营销思路等方面设计了相关调研话题,在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希望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的选择几乎达到了100%,而其他信息的选择也以70%—80%的比例平分秋色。

  此次论坛的持久热度与论坛中“新”“旧”企业积极参与似乎在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市场信息——未来化肥市场的走向已经成为了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焦点1  新型肥料界定的争议

  目前我国新型肥料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新型肥料如何界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刘兆辉认为,所谓新型肥料应该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认为,新型肥料是在养分结构、功效、施用方法、养分释放方式和周期、适用对象、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区别于现实中常规大量存在和使用的肥料的一个概念。这种“新”表现在:是动态的,甚至于可循环的、既是对常态的破坏,又是补充、有风险、有引导性、高利润。

  大部分企业代表认为,只要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肥料都可以称之为新型肥料。而其中以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任亚杰的观点尤为有代表性。他认为,所谓的新型肥料应该是一种能够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特点的、能够大面积施用的新肥料品种,其首先必然是环境友好型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吸收率、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又是不游离于氮磷钾基础肥的肥料,创新是新型肥料的主流。

  焦点2  新型肥料的热点品种

  与会代表对于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的信息渴望占据主流。根据肥料不同功效,与会代表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肥料应走高效、复合、长效等功效的发展思路思路。

  有机肥作为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产品,与化肥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化肥施用的利用率,行业对此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度。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利用秸秆废液生产的有机肥实现了“取之于田、归还于田”养分循环的发展模式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博士认为,随着我国肥料创新进程的加快,低成本、可降解型的缓控释肥的大量出现将推进缓控释肥进入大田作物的推广应用阶段,而我国缓控释肥只有走进大田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溶性肥料作为最近两年新型肥料的主流产品,其市场空间潜力巨大,也受到了参会代表的热捧。

  焦点3  新型肥料标准

  无论是从产品安全化推广、产业规模化发展、市场公平化竞争、行业规范化发展、还是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来看,行业标准都是一个不能缺失的原则性标杆,而我国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中仍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

  会上,参会代表极为关注我国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和水溶性肥料标准及包装问题以及国际新型肥料标准的问题,商照聪主任均给予了详细的讲解,考虑标准的前瞻性将是制定标准的根本原则。同时商照聪也提出,我国新型肥料标准与国际肥料标准的最大差距就在于产品的分级,这也是我国标准制定中要逐渐完善的内容。

  在对我国现行标准的探讨中,参会代表表达了一致的观点,面对开放的全球经济和化肥产业更新换代的需求,我国新型肥料行业将如何规范运行要靠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焦点4  施肥体系的创新性探索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新型肥料革新浪潮的兴起,我国肥料施肥体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其中尤为明显的是近两年叶面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及水溶性肥的出现和随之带来的施肥方式与意识的变化。

  叶面肥作为我国传统施肥方式之外的补充,其叶面施肥的方式打破了土壤根施肥的传统方式,这无疑是突破传统根施肥的一场革命。

  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带来的《节水农业与肥料发展》的发言得到现场与会代表的共鸣。高祥照认为,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和肥料品种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化肥行业面临建立全新的施肥理念、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技术体系的新任务。一系列新型肥料产品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施肥体系的创新,无不推进着我国化肥行业的跨步前行。

     焦点5  行业革新发展的理性探讨

  无论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新型肥料”已经成为肥料革新的弄潮儿。顺应这一肥料发展潮流,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新型肥料的发展前景并且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新型肥料已不再是“小打小闹”的代名词。

  当然,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与会代表提出的建议值得行业思考:其一,面对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现状,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科学体系。其二我国微生物肥料应逐步实现在产品更新换代同时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其三,面对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现状和粗放型施肥水平,服务也应不断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萌芽、发展与衰退的过程,一系列行业发展的难题必然会随着肥料的革新过程出现。本次论坛再次重申了一个行业不变的规律,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肥料,都必然要立足市场、立足农业。当然,无论其发展的程度如何,新型肥料的出现毕竟迈出了我国肥料行业创新的一大步,并不断在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行业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让其更加适合中国的土壤,适合中国的农业,同时也为推进我国化肥行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场肥料革新浪潮的悄然兴起

  近年,随着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肥料结构不断优化。一些新型肥料大量出现,并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是从2008年化肥市场巨变到2009年化肥市场冰冻这一阶段,化肥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传统肥料市场竞争陷入困境,新型肥料异军突起,备受追捧,并涌现出一批新型肥料的优势企业。“新”“旧”肥料产品在市场相容与交锋,悄然掀起了一场肥料行业的革新浪潮!

  事实上,无论是横向比较国际肥料市场的发展轨迹,还是纵观我国肥料的发展历史,“革新”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主规律。仅从我国近代化肥发展历史来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中国肥料施用出现了3次大的更新浪潮,第一次是碳铵、尿素、磷肥等单质肥取代传统农家肥;第二次是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等复混化肥料成为施肥的主流;第三次是可以说是近几年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的出现并得到发展。

  当然,每一场肥料的革新浪潮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渗透过程,产品演变在时间的变迁中证明了这一场肥料的革新浪潮并非突如其来,同样也证明了一个不变的规律——肥料市场的变化始终与农业发展/农业的增长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的变化密切结合,其革新的根源无一例外都是由农业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

  回顾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重心也逐渐从解决人口温饱问题转移到关注农产品及食品优质化与安全化问题。改变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农业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化肥利用率,而有机肥、缓控、控施和控溶等新型肥料的出现和应用,正在从提高施肥水平转向提高肥料效率、加速化肥行业质量代替数量的发展战略。

  在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成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导向。毫无疑问,肥料的创新适应着我国不断前行的现代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中,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不断发生,肥料创新的脚步将永不停息,这一由农业发展带动的革新动力奏响了这一时期肥料创新的最强音。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