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综合竞争力
全面推进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访山西省政协委员 天脊集团董事长 总经理王光彪
特约记者 王爱军

  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之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是山西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新时代,山西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当前,就山西省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煤化工企业天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光彪。

 

      A:发展\现状

  记者:王董事长,请您谈谈当前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王光彪:多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8年,煤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就业人数达15万人,为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粗放型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山西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山西的煤化工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小、散、乱”的现象,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技术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产业的集聚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偏低;二是煤化工企业作为资源加工型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山西的煤化工企业缺乏资源支撑,企业发展受限于资源,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受到制约;三是山西的煤化工产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偏低,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煤化工装备,缺少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四是山西的煤化工产业主要是以合成氨、甲醇为主导产品的传统煤化工产业构成,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滚动发展。

 

      B:发展\前景

  记者: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和前景如何?

  王光彪:当前,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能源结构由“石油主导型”向“多元共进型”的转变已成为能源领域的主流,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走能源结构多元共进发展之路是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期,国家在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见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生成高效洁净能源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将与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产业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各种成熟单项技术及装备的支撑下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周边的省份,特别是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别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工艺,积极筹划和建设了一批大型煤化工企业,大力推进当地的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但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步伐与其煤炭资源大省的发展并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速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选择有竞争力的煤种及地区,积极筹划和实施以煤气化、液化、焦化为核心技术的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尽快使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得到较好的利用和增值,实现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C:发展\对策

  记者:推进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您有何对策和建议?

  王光彪:一是在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是山西煤化工发展的当务之急。

  煤化工产业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和能源产品的产业,具有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特征,涉及煤炭、电力、石化等领域,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大,对资源、生态、安全、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现阶段煤化工产业主要包括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大方面。其中在传统煤化工行业,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四种产品路线及其衍生产品,也是目前山西煤化工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山西省传统煤化工产业长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所限,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趋显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原料路线不尽合理,能耗高,装置平均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急需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重点是支持和鼓励基础条件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煤化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适用的大型煤气化和化工合成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化肥、化工等煤化工装置水平,着力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山西传统煤化工产业水平。同时,要结合淘汰落后产能的节奏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积极筹划布局山西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山西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山西低阶煤储量大、价格低的优势,采用国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建设清洁、高效的现代煤化工基地,是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煤化工产业的核心基础是煤炭的气化,通过气化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才能进一步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和能源替代品。因此,适用的煤种选择适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及装备,决定了一个煤化工装置的技术经济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但目前山西的煤化工行业选择的煤气化装备及技术并非是最经济、节能、环保的工艺技术路线,更谈不上实现有限煤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发展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必须充分利用山西部分地区(如朔州市、大同市)蕴藏大量高灰分、高硫分、高水分和低热值的低阶煤,选择适合的、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及装备,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实现洁净生产的要求,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以其特有的资源、价格、技术优势,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充分发挥现有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的各自优势,通过结构调整及资源重组,积极探索实施煤炭企业由资源型企业向煤化工领域的延伸和煤化工企业向资源领域延伸的“双向延伸、结构调整”,是推进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煤化工行业作为技术密集(人才需求量大)、资本密集(投入高)、资源密集(必备煤炭资源、水资源等)和生态环境要求高的高门槛产业,对现代煤化工项目承载的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结合山西现有煤化工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结构调整及资源重组,构建有利于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培育、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才能防范各种风险,实现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构建能够承载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的平台,本着“双向延伸、结构调整”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煤化工优秀企业在人才、技术、品牌及国内外煤化工行业的影响力的优势,结合煤炭资源整合成果,为其优先配置煤炭资源,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促使现有煤化工企业向上游煤炭资源延伸,彻底解脱煤炭资源对煤化工企业的制约,以便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扶持和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缩小行业间的发展差距,保持行业发展平衡,进一步优化山西经济结构,提高山西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引领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四是走“绿色、低碳、循环”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是推进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降低45%-50%。这无疑给经济结构偏重、能源依赖性较强的山西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减排任务作为今后山西经济发展的强约束性指标扎实推进。对于具有高资源能源消耗、高碳排放特征的煤化工行业来说,必须通过以下几个重要途径加以解决:一是用现代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装置的技术水平,使现有能耗和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通过对现有煤化工产业的整合、重组和集成,加大煤化工产业链条延伸的力度,在消耗不变的情况下,提高GDP的产出。三是持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四是在有条件的地域,大力发展碳排放相对低的煤制烯烃、芳烃和燃料化工。五是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相结合,发展LNG和聚氨酯等新能源新材料化工产业,提升山西煤化工的发展水平。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