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存在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环境压力较大、盈利能力羸弱、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近年来农药行业盲目重复投资热情高涨,根据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最新出台数据显示,2009年农药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30%。因此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与经验,结合我国现状与国情,未来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组织结构调整。目前国内农药企业到底有多少,没有谁可以说得清楚,从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经发改委核实的定点企业有1400多家,质检总局发放许可证的企业有400多家,但从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登记报告》上摘录下来的企业数却达4100多家。农药企业众多,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农药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必须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有优势的农药企业应尽快做大做强,其主要实现方式,应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等模式进行,而不是现有主要企业装置规模扩建的竞赛。兼并重组可以有效整合现有资源,避免了装置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又可以使农药生产布点合理均衡,便于当地加工利用,减少物流成本和贮运过程中可能的环境风险。
产品品种的调整。随着我国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禁用,近年来国内高毒农药所占比重已经大幅下降,但是我国仍然缺乏特殊用途杀菌剂、高效低残留除草剂等品种、高档植物生长保护剂等品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含氟有机中间体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但是我国含氟农药开发与生产相对滞后,受制于专利和技术等因素,许多新品种的应用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主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同时也期待国家加大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的禁限用立法频度与力度。
合成工艺的调整。我国农药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但是更为落后的是农药及其中间体合成工艺技术,随着化学和农药工业多年的发展,新的化合物结构开发与创制越来越困难,研发新品的费用越来越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药行业创新应主要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合成工艺的调整与提升主要体现在绿色工艺的开发上,在农药及中间体行业中推广催化加氢、三氧化硫磺化、绝热硝化、空气或氧气氧化、反应精馏、直接氨化、直接氟化、固体酸和固体碱催化等单元操作绿色技术。推广氰氨法百草枯、甲叉法乙草胺、亚氨基二乙酸法草甘膦等节能环保生产技术。
农药剂型等的调整。重点发展水基化制剂等新剂型以及配套的新型加工助剂和非芳烃溶剂,开发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新型制剂。借鉴其他行业的“三废”处理新技术,加快对农药生产过程中“三废”处理技术的提升,尤其是影响最为严重的废水处理,在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催化氧化、大孔树脂吸附、络合萃取、新型生化技术等化工行业内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同时加快多个产品的复配与组合,以到达更好防治效果等。
目前农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期,新一轮残酷无情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时,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有理由相信,经过你死我活激烈调整后的中国农药将会彩霞漫天舞,缤纷灿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