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俄钾肥谈判引起的博弈

本报记者 张 番

   国际钾肥谈判还在继续,中国也在钾肥谈判桌上继续博弈。中国的进口态度、其他进口国家的举动以及国际钾肥生产商都影响着国际钾肥谈判的气氛。通常情况下,中国每年钾肥海运进口量为300-400万吨,其中从俄罗斯、加拿大各进口100万吨,从约旦、以色列等中东地区进口接近100万吨,此外还有德国的几十万吨。今年中国钾肥谈判在初步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又遇到重重困难。

  完成篇:用时间做赌注

  2009年12月底,中国与白俄罗斯钾肥销售公司(BPC)达成了钾肥合作协议。中国以到站价350美元/吨的价格签下了2010年的进口钾肥合同。这个结果顿时引起国际钾肥市场很大的反响,也为国际肥料市场的后市发展作了铺垫。

  中国2010年钾肥进口谈判持续了近半年,在这期间中国和国际钾肥市场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中国国内钾肥价格由大幅下滑到企稳回升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同时国际钾肥企业也在承担着巨大的库存压力,因此纷纷减产,中国成了当时国际钾肥的救命稻草,而时间成了中国在谈判桌上的赌注。终于,在中国国内需求不旺的优势下,白俄罗斯钾肥公司顶不住压力,松了口。对于国际市场,印度等进口国非常惊喜,因为中国的进口价格为国际钾肥市场定下了底价,也为全球化肥走势铺好了路,同时较低的进口价格也稳定了国内钾肥市场。

  在BPC签订了钾肥合同后,以色列化学公司(ICL)也随即跟进。1月19日,ICL与中国进口商签订了2010年钾肥供应合同,数量为20万吨,价格为到站价352美元/吨,与此前中国进口商与BPC签订的钾肥价格相当。这对其它国际钾肥生产商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创。

  进行篇:需求回升谈判艰难

  BPC与ICL的低价合同引起了加拿大钾肥生产商的不满,即使承受着各方的压力,加拿大钾肥企业也不愿随波逐流。由于目前国际肥料价格回升、需求回暖,加拿大方面不会轻易退让,因此谈判再次陷入僵局。目前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美盛公司和加阳公司的联合销售公司Canpotex仍在与中国进行今年的化肥贸易谈判。

  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首席执行官Bill Doyle先生称,BPC与中国钾肥进口商达成的350美元/吨钾肥价格太低,北美生产商若接受了相同的价格必然会酿成大错。BPC也很可能在签订合同后感到非常后悔,因为一整年的低价合同完全是不明智的举动。以色列的跟进同样震惊了加拿大的钾肥公司。因为这个价格比当时北美的市场价低很多,而且加拿大方面认为钾肥需求很快将回升,以色列完全没有必要跟进。

  Doyle先生认为中国钾肥消费量今年将很快回升,并可能在2011年依然大幅回升。中国75%的钾肥依赖进口,很快会非常需要加拿大的新产能项目。“中国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Doyle这样说道。此外,由于国际钾肥价格可能逐步回升,Canpotex公司在与中国进口商的谈判中试图做一些调整,尽量签订季度协议,而不是一年的长协。Doyle先生表示尽管与中国的谈判可能会延长到今年下半年,但他估计中国进口商将会接受短期合作方式。加拿大同时希望与印度进行季度合作方式。今年印度农民和政府承受着作物必须达到高产的压力,因此今年印度进口谈判可能会很容易达成致。

  Doyle认为2010年将是一个“过渡年”,由2009年极差的市场条件和转变为2011年需求旺盛钾肥市场,萨钾也将根据全球需求情况进行生产。

  未来篇:外商见机行事

  在中国进口商与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钾肥出口国周旋的时候,还有一些国际化肥企业在低调观望,没有动静。他们不需要急于出售钾肥,因此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由于德钾K+S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往年向中国出口的钾肥量较少。德钾不需要在BPC签订合同后立刻跟风,也不需要像加拿大钾肥企业一样费力周旋,或许德钾的博弈方式就是见机行事,在市场需求上升的最好时机出售。德钾的谈判情况尚未明朗,但很可能与加拿大钾肥公司保持一致。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