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大范围提倡种植油菜应该施用硼肥开始,中微量元素便进入到我国农业生产中。但直到近几年,随着土壤缺素在作物生长中表现愈加明显,以及对作物品质要求的提高,中微量元素才真正被大家所关注,一场植物全营养、施肥新习惯的革命也油然而起。
平衡施肥新理念
众所周知,植物正常生长需要17种必需元素,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都仅注重氮、磷、钾类大量元素的施用,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虽然现在一些地区农户已经认识到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多年来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都没有得到补充,所以总体看全国范围内缺素状况还在不断加重。譬如南方酸性土壤,硼、镁、钙、钼的含量都非常缺乏,北方碱性土壤也缺铁、锌、锰、钙等中微量元素。
据北京新禾丰公司农化中心肖艳博士介绍,作物一旦缺素,不仅产量会受到影响,品质更会受到影响,因为缺素会导致作物抗性减弱、病害增多,比如苹果褐斑病、水稻的稻瘟病等。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为追求高产,大家更重视补充氮、磷、钾,而当作物产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缺素的症状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目前一方面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从而对作物品质和产量要求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氮、磷、钾类大化肥浓度越来越高,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导致高浓度大化肥中中微量元素含量更低,再加上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土壤中可利用的中微量元素更加少。因此,给土壤补充中微量元素显得尤为迫切。
中微肥也要品牌化
经过近些年政府和企业共同不懈地努力,让业内人士深感欣慰的是,农民对中微肥的接受程度较前些年有非常大的提高。湖南高飞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朝红就告诉记者,和几年前他刚开始经营中微肥产品时相比,现在农民不仅逐渐认识施用中微肥产品的重要性,而且还主动询问,希望能接触到更多好的中微肥产品,他们代理的中微肥产品销量也比几年前翻了好几番。
但在市场逐渐拓展的同时,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肖艳就表示,一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农民施中微肥意识,中国农民对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大多还停留在只有缺素症状已经表现出来,病虫害发生后,才想到要去补充,做不到像常规施肥一样主动施用。此外,一些小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也是一大难题,而且这些厂家为追求利益,忽视中微量元素根本的吸收效率与针对性特点,过度强调产品的速效性,创造大量的新奇特概念,过分注重产品包装,炒作概念。
和肖艳的观点一致,深圳绿禾植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明山也提出,大量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而低品质厂家最常用的就是低价策略,一些农民为贪图便宜,也会购买这样的肥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带来肥害。当杂品牌、乱品牌的东西过多时,不仅会挤占市场份额,而且也给农民留下坏印象,不再相信中微肥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微肥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他们指出,任何一种新型肥料的发展都必然要经过这一过程,比如复合肥来说,即便市场上有很多的生产厂家,但最终能让农民认可的也就10多个品牌。中微肥也同样如此,要想形成规范化市场,也必须经历破茧之痛,形成品牌。
多元相结合发展是方向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中微肥微量元素肥料企业以小企业居多,目前微肥的产量尚不能满足需要,微肥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中。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中微肥行业中来,并且进行大量科研方面的尝试,促进中微肥技术的飞速发展。
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中微肥主要是以根外施用的水溶性粉剂为主。未来中微肥的发展趋势将更注重提高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的含量,螯合态微肥品种会日趋增多,并且中微量元素还将可能会与大量元素按比例配合形成均一产品作为根外施用的补充,同时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大型企业也将在行业中逐步达到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