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氮肥2010:厂商在自信中缓解压力


  从去年10月起,国内尿素价格一路看涨,从十月前的“一声叹气”到当前的“春光无限”,短短数月间让氮肥市场重新找回了自信。但是,受煤炭、天然气、电价等资源的影响,在推动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氮肥企业的压力。氮肥,特别是尿素一直被农资人看成一种变相的赌博,其时间短、变化快、涨跌幅度大等特点充满了既惊喜又可怕的变数,在今春市场将要启动之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应时应景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从政策、产能、需求等方面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解开了一个个疑惑,让人们摸清市场的动脉,看清了市场的迷局。

  政策篇:利好政策国内化肥需求刚性增长

  2009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GDP实现8.7%的增长。此次会议上,来自发改委的相关人士表示,2010年国家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固经济复苏基础,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支撑国内化肥需求刚性增长;同时持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农民提高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化肥投入;我国政府坚持实施惠农政策,确保农业补贴只增不减,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潘德润表示,国家对氮肥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淡季化肥商业储备政策以及化肥出口淡旺季关税调节政策对稳定氮肥生产、保障国内氮肥供应、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政策的持续稳定执行对保障“三农”发展和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需求篇:全球市场供应偏紧,国内仍供大于求

  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价格走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尿素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上多数新增装置取消或延期投产,到2010年除中国新增600万吨外,只有巴基斯坦新增产能80万吨。预计2010全球产能达到1.79亿吨,有效供应预计在1.6亿吨。预计今年全球尿素需求量为1.58亿吨,其中农业需求1.4亿吨,非农业需求0.18亿吨,全球供应略微大于需求0.2亿吨,考虑到资源分布及中国限制出口政策等因素,全球(除中国外)市场供应偏紧。

  目前我国尿素出口政策是:旺季(2-6月,9月16日-10月15日)征收110%关税;淡季(1月,7月1日-9月15 日,10月16日-12月31日)征收7%关税。由于出口淡季关税从10%下调至7%以及延长淡季出口期间,加大出口机会和出口量,预计2010年出口量能够超过400万,比2009年有较大增长。

  在国内需求方面,2010年我国工业尿素需求将恢复反弹,农业需求也将保持稳步增长,出口量也会比2009年有所增加,表观消费量能够保持3-5%的增长,尽管如此,2010年国内尿素市整体上仍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

  成本篇:原料价格上涨推高尿素生产成本,对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原料价格推动着生产成本,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布了关于目前市场原料价格的报告。报告指出:自2007年以来,由于煤炭、天然气、电力和运输费用的大幅上涨,已导致煤头企业尿素成本上升380元/吨以上,气头装置企业尿素成本上升150元/吨以上。在铁路运输方面,2009年铁路运价上调两次导致化肥运价上涨15-20元。总之,2010年尿素在煤、气、电价格上涨的基础上,尿素生产平均成本一定高于2009年,对市场价格是有力的支撑,但企业效益仍将面临很大压力。

  据记者了解,自2006年国家取消煤炭价格监管,煤炭全面市场化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电煤合同价格比2009年提高13%,无烟煤受此影响价格将高于2009年,所以煤头尿素平均生产成本将高于2009年。当前山东尿素企业原料煤炭到厂1250元/吨,生产成本1550-1600元/吨。煤每上涨50元/吨,成本增加40元。我国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77.16%,煤炭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的尿素生产成本,将国内的尿素价格推向一个新的价位;而在气头方面,国家2010年将要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以往价格扭曲局面,天然气终端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天然气每立方米上涨 0.1 元,成本就上涨70 元/吨。

  产能篇:一波三折的生产形势,影响产能正常发挥

  当前国内尿素产能供过于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产能过剩影响着国内的尿素市场和行情,甚至影响到国际尿素的市场走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尿素产能将达到6500万吨,2010年预计新增600万吨,国内尿素产能将超过7000万吨。但由于新增产能达产时间的不确定,以及2010年煤、气、电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的影响,预计2010年有效产能实际上净增加的幅度不会太大,但依然将保持增长。

  但是产能不等于产量,如果产能再高,没有得到发挥也不能对市场形成威胁,在此次会议上,氮肥工业协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数据提出不同的意见:2009年,我国氮肥生产企业的生产形势一波三折,产量发挥受到影响,全年尿素生产实物量仅为5500万吨,比2008年的产量增长了7.7%,如果根据协会的数据,2009年全年的产能只发挥了85%。氮肥协会秘书长刘淑兰以此预测:2010年上半年资源量与去年持平,但农业需求高于去年,工业用量也会有所增长,预测2010年上半年氮肥市场呈现供需平衡略紧的状况,但不会出现供不应求。

  流通篇:春季市场将会有所回暖,价格将上涨

  会上,流通企业的到会人数和参会规模超过了以往的氮肥行业峰会,各大农资公司纷纷派代表前来参会,流通企业的重量级人物也比比皆是,足以看出流通企业对今年春季氮肥市场的期望和重视,会议过程中,来自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流通企业代表纷纷发言,具体介绍了本地区的氮肥生产以及市场情况,同时对于今春的氮肥市场逐一做出分析,代表们一致认为,2010年春季氮肥市场将会有所回暖,价格也将有所上涨。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由于金融危机和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存在,国内的流通企业处于小心谨慎的经营状态,尤其是在各自的氮肥业务运营中不敢轻举妄动,自去年10月起,国内尿素价格淡季反弹,流通企业彷佛重新找到了胜利的方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拉动让经销商底气十足。

  趋势篇:氮肥上游生产领域整合加快,产能日益集中

  在我国,产能过剩导致氮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而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推高生产成本,使氮肥行业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调整原料结构或者对外并购等进一步强化自身竞争力;规模小、成本高、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或者关闭的境地;“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将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实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徐德任分析:具有资源优势的、具有生产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继续扩大优势,最终由十几家大型生产集团掌握国内80%的尿素生产能力。而2009年国务院31号文件的下发,标志着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完全放开。行业外资金以及外资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已不可避免,未来几年流通企业之间将在上游优势资源获取、面向基层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