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开发有机茶成效显著


    茶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化饮料,面临着农残和卫生质量指标超标两大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和组织颁布了349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黄曲霉素和微生物污染等都提出了卫生限量指标要求,增加了检测项目。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一路下跌,基本上是“有机茶的品质、大宗茶的价格”从而使我国茶叶对欧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欧盟对农残标准严格化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农残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法令,积极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安徽省通过各种方式,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禁施农药和加强农残控制,加强质量宣传和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确立了“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目标,坚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统—规划,建立基地,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残控制,确保出口茶质量。

    抓好组织建设。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有机茶基地建设领导组,并分别在安徽省自然环境优越的红绿茶区共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三个出口茶基地,茶园面积达7000多亩。基地采取公司+茶厂+农户的模式,并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茶农连成一体。专业合作社内以公司为龙头,茶厂为依托,茶农为基础,以章程为纽带进行运作。专业合作社内实行社员价,年终进行二次分配,以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签订茶叶交售合同,入社茶叶,均发放“茶叶生产记事手册”和“售茶证”,收购时逐一造册登记,建立交售档案。

    抓好源头防治。为广泛发动茶农,公司加强茶园管理和环境的治理,并派出专业人员分赴各茶区开展普查工作,指导茶叶生产、加工和收购,严禁施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并建立茶农互相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残。

( 蔡  远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