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字打头的乡村金融主力军,河南汝州农商银行主动扛起服务“三农”的旗帜,深耕本土,扶小助微、不断打造金融服务新高度,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服务广大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9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46.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10.24亿元,存、贷款总量均居汝州市各金融机构之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防骗一条街”好处多
“自从上次农商银行帮我挽回了损失,我没事都去俺村的‘防骗一条街’(普惠金融一条街)转转,学到不少知识。”不久前,朱晓辉听信网络不法分子的“美言”,在去农商银行转款时,银行工作人员确认是一起电信诈骗后,使他免遭财产损失。
近几年,汝州农商银行优化地方金融环境,从“普”和“惠”双维度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从盈利性金融向人本金融逐渐过渡,选取了温泉镇朱寨村纵横三条主干道设立成为“普惠金融一条街”,全面升级单一化普惠金融服务。
该行在全辖乡村布放140多个金融服务终端,还配备了全套的宣传架、金融知识普及册,村民不仅可以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跨行取款等业务,还能学习预防电信诈骗、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在村支部、卫生室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开展集中宣教活动,深入辖内村落、校园、机关创办“金融夜校”,发放业务宣传“口袋书”,达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做全做广普惠金融知识的同时,汝州农商银行开展实施了强农、惠农、富农普惠金融民生工程,并于今年6月底启动“整村授信”工作,授予温泉镇朱寨村“普惠金融示范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与该村签订整村授信合作协议,为信用户颁发信用牌,真正让老百姓贷得方便、用得快捷。
“挎包银行”送“贷”下乡
40多天,入户调查200余户,搜集农户存贷款需求信息2400多条,授信金额200多万……这是汝州农商银行员工小于和小志的“战绩”。
小于一家三代都是农信人,爷爷发扬“挎包精神”,背着挎包、顶风冒雪,从特殊艰苦的工作环境一路见证农信社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父亲走过了农信扎根本土、情牵“三农”发展的每一步;作为新一代农信人,小于得到了农信前辈的“耳提面命”,传承着“挎包银行”精神。
无独有偶,在去年农信社招考的考场上奋笔疾书的身影中,一个男生直挺腰背、聚精会神,一道道空白题被填满,一个个选项被答完。他叫小志,考上大学那一年,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汝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调查,并发放了扶贫贷款,给予他整个家庭希望。他立志成为“这样的人”——“扎根‘三农’,服务民生”的人。如今,他终于如愿,光荣加入汝州农商大家庭。
他们是“整村授信”工作骨干成员。由于开车进村不方便,他们和同事每天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车走街串巷。如小于所说,“自己不是正在百姓家调查记录,就是骑着车飞驰在乡村道路上。”
谈起这几年的工作变化,小志坦言:“刚开始入户的时候,啥是整村授信?都有什么好处?办理后要怎么用?这些问题要一一解答,重点要翻来覆去地讲,直到嗓子‘冒火’。”后来,每次还没有入村,就会有群众等着他去家中办理,“用不用,先备着,反正没啥坏处,用一天算一天利息,多划算,问别人借钱还有承不清的人情,哪有这用着方便?”如今群众争抢者表达对“整村授信”的赞许之情。
据了解,“整村授信”工作组定期定时召开碰头会议: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入户谈话如何抓重点?家庭信息收集如何更全面完整?流程上怎样能兼顾效率和质量?风险点如何识别、把控……这些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记在心间的问题。
通过头脑风暴,大家思路越来越清晰,流程逐步完善。该行下发了《河南汝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整村授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河南汝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整村授信业务操作流程(试行)》,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汝州农商人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回归本源,重塑挎包银行精神,带着装满资料的手提袋,行进在普惠金融道路上,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