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兰陵农商银行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服务乡村振兴,跟进政策和市场,找准工作切入点,寻求业务新突破,确保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高效发展。
截至9月末,该行各项存款173.59亿元,较年初增加20.17亿元,增幅13.15%,市场占有率达43.10%;各项贷款120.55亿元,较年初增加13.07亿元,增幅12.16%,市场占有率达42.48%。
抓典型:打造“代村模式”
兰陵农商银行与时代楷模王传喜所在的中国美丽乡村——代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发展特色农业、旧村改造、商城建设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农业公园、蔬菜产业博览会等项目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双方建立了党建结对共建关系,通过派驻挂职党委副书记及主任助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营业网点和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等方式,从社区金融、信贷服务等方面强化了合作力度。制定了服务代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实施无缝对接,开发对应金融产品,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齐鲁样板、沂蒙高地、兰陵试验田”,强化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引导各支行党支部与村庄、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将党建共建与整村授信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9月末,该行共向代村发放各类贷款667笔、金额1.66亿元。
抓特色:结对“驻外党委”
兰陵县有3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主要从事蔬菜产业。为解决这部分人员长期以来得不到当地信贷支持及结算难问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兰陵农商银行及时与县委组织部汇报沟通,并通过其向在上海、江苏、北京等省市成立的5个流动党员党委发送了《关于对接兰陵农商银行开展金融服务的函》,得到各流动党员党委及辖属支部的积极响应。
通过调研、座谈和协商,该行先行与驻沪流动党员党委建立了党建结对共建关系,并以此为纽带,与在沪设立的山东兰陵创新农业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该商会会员单位提供存款、结算、金融顾问、电子银行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以及三年10亿元的授信支持。该行量身定制“思乡卡”“思乡贷”等业务品种,让他们能够在家乡银行的支持下安心创业、反哺家乡。
截至9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思乡贷1138笔、金额2.63亿元。目前,对其他流动党员党委的结对共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抓亮点:聚焦“四雁工程”
以“头雁”“归雁”“鸿雁”和“雁阵”为内容的“四雁工程”是兰陵县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得力举措,是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培养本土人才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兰陵农商银行及时跟进,积极对接,选派业务骨干赴驻沪流动党员党委、兰陵经济开发区、部分乡镇(街道)、代村社区挂职,协调金融服务、谋划经济发展。成立服务“四雁工程”事业部,专司“四雁工程”相关产品开发与推广,量身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贷、党员信用贷、返乡人员创业贷等信贷产品,通过信贷扶持,积极培育乡村人才, 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动和信贷引领作用。
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贷、归雁贷等各类贷款7173笔、金额9.37亿元。
抓教育:弘扬“挎包精神”
作为“大挎包”精神的发源地,兰陵农商银行始终把“大挎包”精神视为传家之宝、立行之魂,把传承弘扬李金玉“大挎包”精神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党员教育的必备之课,铭记于心,常抓不懈。
一方面,在李金玉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下村支行设立“李金玉事迹展览馆”,在该行总部设立“李金玉‘大挎包’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通过重温李金玉先进事迹、感悟“大挎包”精神实质内涵,使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更好地做好新时代金融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大挎包”精神报告会、座谈会,重走李金玉支农路,使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员工在“想过去、看现在、思未来”中,思想得到净化和洗涤,增强干事创业、争当先锋的信心和决心,并把践行“大挎包”精神当做自觉行动,全力做好信贷支农、政策扶农、信息助农工作,不断赋予“大挎包”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抓服务:成立“红马甲”先锋队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兰陵农商银行成立了由120余名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31支“红马甲”先锋队,发扬李金玉“三勤四上门”的“大挎包”精神,深入村居社区、单位部门、厂矿企业、田间地头了解服务需求、推介金融产品。特别是每年菜博会和蒜薹、蔬菜集中上市形成的业务旺季期间,通过向菜农和客户广泛宣传农商银行金融产品和反假币、防诈骗等金融知识,赠送矿泉水、草帽和T恤衫等适用物品,以及利用党员先锋岗和VIP窗口积极为收储商户、种植大户和存款预约客户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以“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青睐,促进了业务发展。“红马甲”先锋队也成为了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