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切实解决无营业网点农村地区农民养老金、涉农补助补贴及小额零星现金支取难的问题,推行“银行卡助农服务”村村通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无网点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但从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推广工作、实际操作和管理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困境,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当前,农商银行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投入成本与效益不对称,影响农商银行推广积极性;服务功能和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服务点的安防设施和风险意识隐患较大;制度依据不充分,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服务点布放不科学,存在“有服务点无业务”现象。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完善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推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要以各级地方政府支持为主,加大对助农取款业务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文件规定,明确要求人行、银监、财政、税务、工商及通信等部门在农村助农取款业务工作中的各负职责,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工商费用减免及通信费用方面,加大对助农取款业务的支持,并在涉农资金存款上优先支持助农取款业务开办较好的金融机构。其次,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监管职能,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助农取款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此项业务。
要丰富助农取款服务功能,满足农民多层次需求。首先,建议增加助农取款服务点转账限额,有利于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民多层次金融服务需要。其次,加大联网通用建设,提高助农取款效率。建议开通跨行转账功能,方便农民不同银行间账户的资金交易,增加信用卡和存折的取款种类,扩大助农取款范围。再次,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各部门,将数字电视、农村医疗保险等缴费纳入助农取款服务范围,减少农村地区现金使用。最后,拓展助农取款服务功能,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受理、调查纳入服务点进行管理,同时对业务开办较好、信誉高的服务点增加其贷款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提高其办理助农取款业务的积极性。
要加强助农取款点安全和风险防范。一是建议由地方政府、农商银行和商户三方共同承担助农取款点的安防硬件设施建设费用,配备必要的保险柜和验钞机等设备,减轻商户的费用压力。二是建议乡镇公安部门加强与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联系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人民银行和农商银行应加强对服务点的日常监控,防止助农取款服务点从事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活动。四是要建立助农取款点客户争议处置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五是需完善助农取款相关制度。人行要会同银监、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助农取款服务规章制度,对现金管理、业务范围及工商管理等方面要有明确规定,提升规范助农取款点服务制度建设。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应根据人员结构、经济状况和当地特点制定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方案,对一些经济状况差、人员少、基本无业务特征的行政村不必刻意做到“村村通”,以提高服务点的使用效率。同时应针对当地特色,制定助农取款服务点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已布放的所有助农取款点进行清理,业务量和基本风险防范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撤销,确保助农取款服务点高效运行。
要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可通过定期集中培训、上门指导、业务推广讲解和信贷员入户调查等方式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务和风险防范培训,提高服务点的业务办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应加大对行政村以下,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农村金融知识,提高广大农民对助农取款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