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金融富农”新模式已服务农田超百万亩

□ 本报记者 王 勇 李 博

    新疆阿拉尔市是中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年出口长绒棉占全国长绒棉出口总量一半以上。近日,随着棉花陆续进入采摘期,各棉花收购点也呈现一派丰收后的交售场面。来自阿拉尔市的棉农老张和农机手小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通过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知道了“小雨点”,不仅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还让他们用上了高科技。据了解,他们口中的“小雨点”,就是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10月18日,在由“小雨点”举办的2019年国际金融与农业发展研讨会上,“小雨点”董事谢如东博士介绍,“小雨点”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为了解决传统农业金融服务的难点,该公司与中化农业、极飞科技、澳华集团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了“科技金融富农”新模式。

    据了解,“科技金融富农”新模式利用“小雨点”自主研发的“小雨点农贷”APP,农户通过自主申请,可享受无抵押、无担保、纯线上的金融服务。通过龙头企业积累的产业链数据,小雨点借助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挖掘和交叉认证,在真实全面掌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白名单客户获取,为其上下游企业量身匹配基于真实交易的在线金融服务,同时,有效化解了农业领域的欺诈风险。

    截至目前,“小雨点”“科技金融富农”新模式已成功服务超过上百万亩的农田面积。

    研讨会上,极飞科技副总裁郑涛告诉记者,现在新疆80%的农户都用无人机去打药,极飞现有的无人机运营规模已超过42000台,累计飞行时间378万小时,累计操作人员56000多人。

    “不依靠人的因素,通过智能化设备,更多的数据服务建立标准,通过农业智能、AI给更多的种地企业,包括家庭农场提供有利的支持,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应该是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郑涛认为,普惠金融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易得性,让此前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群同样能拥有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还在于助力科技下沉,让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能够真正普惠农村、慧及农户。

    对此,“小雨点”CEO林坚诺博士表示,我国是生产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如何做好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是“小雨点”的使命和责任。未来,“小雨点”将继续以开放合作、共享共生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坚持可持续的普惠小微发展路径。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