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省农信联社亮相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
深扶贷、金融夜校再受关注


    本报讯  (记者  李 博)近年来,贵州省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完善金融扶贫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扶贫金融服务,全面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形成了“机制优、投入大、覆盖广、保障实”的金融大扶贫格局。

    10月24日,以“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贡献金融力量”为主题第236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理事长、主任马林波就贵州农信“深扶贷”、深入开展“金融夜校”情况进行了介绍。

    创新推出一县一业“深扶贷”

    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贵州农信在贵州银保监局等机构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创新推出了一县一业“深扶贷”,专门支持贵州深度贫困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由深度贫困县所在的农信社、农商行发放原则上500万元以下,5年期以内担保方式灵活、双重利率优惠、精准带动脱贫的产业精准脱贫贷款。

    该产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精准带动脱贫。申请“深扶贷”的主体从事的产业是深度贫困县明确的特色优势产业,申请主体必须承诺贷款期内带动一定数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低收入群众增收,原则上每50万元贷款至少带动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或者带动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贷款的担保方式灵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用信用、抵押、质押、保证等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组合发放。

    贷款利率优惠。对使用扶贫再贷款这一块资金发放的实行基准利率,对使用自筹资金发放的贷款,执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1.2倍。

    贷款期限合理。根据农业产业周期的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切实解决了贷款期限与农业产业发展周期不匹配的问题。

    截至目前,贵州农信累计投放“深扶贷”27亿元,贷款余额18亿元,累计带动3万多贫困户就业增收。

    深入开展“金融夜校”

    “金融夜校”是贵州农信利用农村群众晚上休息的时间,组织广大员工面向群众开班讲课,普及金融知识、传递致富信息,帮助农户掌握金融政策,提高创业就业能力,让农村群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自创办以来,已累计举办“金融夜校”76万场次,培训人数达到了1900多万人次,把党的金融政策、脱贫政策、金融知识等送到农民手中。

    在“金融夜校”推广普及工作中,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以“三个三”为主要抓手,确保“金融夜校”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凸显普惠金融新成效。

    第一个“三”是基础工作“三到位”。

    保障机制落实到位。省联社党委高度重视,把“金融夜校”活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在全省农信社范围内全面推广,组织召开了全省“金融夜校”现场启动会、推进会,制定“金融夜校”实施意见,并将“金融夜校”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落实。

    培训阵地落实到位。各行社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动、与村支两委联合,专项设立了“金融夜校”学校及教室,根据天气状况并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在室内或户外院坝设立“金融夜校”授课点,将群众召集在一起,以拉家常的形式培训授课,受到群众的欢迎。

    授课师资落实到位。各行社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金融夜校”金牌讲师、金融知识“内训师”、“金融夜校”优秀课件选拔等系列活动,遴选思想政治过硬、普及金融经济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客户经理作为讲课员,目前我们培训了讲师9100多名,通过集中培训、教学观摩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讲课水平。

    第二个“三”是教学内容“三贴近”。

    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强化宣讲效果,提高授课效率,省联社结合实际,统一制作了参考教案和知识问答题库,从假币鉴定、残损人民币兑换、防范非法集资等入手,使农民群众不断熟练掌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培训,比如开展信用工程培训,引导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开展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创建、让广大农户享受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聘请专家为城市重点农民提供培训服务,并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务工培训。

    贴近金融实际。重点宣传涉农补贴、信用卡、新农合、新农保、非法集资、投资理财等知识,真正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个“三”指是授课方式“三结合”。

    与当地民风民俗相结合。针对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用少数民族语言,讲群众爱听的话、听得懂的话,讲解身边人、身边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能理解、能听、能懂、能用。

    与农户作息规律相结合。根据农民的作息习惯,灵活安排时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有的地方将部分讲课内容录制成“双语”教学光盘,由村组组织群众观看。

    与示范操作相结合。列举事例及典型案例,采取现场演示的办法,手把手教农户操作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工具,让群众直观了解信贷金融业务和产品,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普及水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