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流通在“嬗变”中“升华”


    编者按

    2018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超过23亿吨,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1086.5亿美元。有专家称,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相适应,我国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包括横向、纵向的流通体系以及完整的流通保障体系,农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框架,农产品流通大国地位形成。

    近日,在浙江绍兴市举办的有关我国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电商的研讨会上,电商物流专家洪涛教授表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健全,从统购统销到放开市场经营,从农民肩挑背扛、提篮叫卖到买全国、卖全国的批发市场网络,从曾经政府定价到如今现货、期货市场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农产品流通制度经历多次变革

    “农产品流通与70年间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物流专家、原国内贸易部总经济师丁俊发说,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基本不存在成规模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当时供销社里的火爆场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供销系统一位业务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前期的探索,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农产品生产流通全面跃升。洪涛说,1979—1984年,定购粮食实行“减购提价”,提高了农民收入。1985年,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实行国家定购、市场收购的“双轨制”,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我国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市场;采取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大幅度提高粮食收储价格;出台了取消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洪涛说,如今我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阶段。

    电商成为农产品流通有力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随之涌现出一大批电子商务平台。它们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认为,互联网将全国的消费市场与城市农村的生产、加工、制造对接起来,突破了商贸交易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制约,让工业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相互对接,逐步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洪涛说,1994年,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开始起步。至今,我国农产品电商形成了B2B、网络零售并存等多种模式,有综合性电商、垂直性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各种配送供应链、“电商+易货贸易”等农产品上行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种涉农电商平台3万余个,其中农产品电商平台4000余个。2019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继续把促进农产品上行作为主要任务,农产品上行成为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助推农产品流通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商品市场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也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基于此,满足农产品线上交易需要的农村电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的抓手。

    然而,农产品电商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当前一些偏远山区的农产品想要“走出去”仍存在困难,由于交通或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农产品电商很难发挥作用。“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丁俊发指出了制约农产品电商助力扶贫的农业农村现状。

    专家建议,可以让合作社、供销社等成为连接农户和企业的有效组织,发挥“电商服务站”功能,从代买代卖变成农户离不开的生活平台好助手,从而让农户融入电子商务中,为农户增收创造可行的现实路径。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迎来政策利好环境。

    专家表示,有关行业企业要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助推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蝉 经  敖 蕾  嘉 宫)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