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北京版垃圾分类即将开始
上支付宝识别垃圾人数翻倍

    上海最严垃圾分类实施3个月后,北京垃圾分类也即将开始,不少市民已经在“预热”做准备。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在支付宝上使用“垃圾识别指南”的北京居民人数翻倍,使用淘宝AR识别垃圾的居民中,北京人数排全国第二。

    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公开征求意见。与上海的干垃圾、湿垃圾不同,北京市将垃圾分为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据悉,北京还将试点垃圾分类“专车专运”,将环保进行到底。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上支付宝识别垃圾人数翻倍。

    “塑料袋是什么垃圾?”北京市民陈女士认为是有害垃圾,她打开支付宝搜索“垃圾分类指南”进入小程序,显示为“其他垃圾”。最近,在支付宝小程序上搜索垃圾识别的北京人人数翻倍。

    “市民垃圾分类热情持续走高,网上各种攻略层出不穷,纸质指南容量有限,市民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困惑。”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垃圾教授”杜欢政举例,“比如宠物粪便、口红要怎么分?而小程序就能把这些比较冷门的分类都囊括进去。”他认为,引入互联网技术是积极推广垃圾分类知识的又一创新举措。

    为方便老百姓处理生活垃圾,早在6月,支付宝就推出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千余种垃圾可以一键查询分类,淘宝也上线AR识别垃圾的功能,最高峰时,天猫上的分类垃圾桶每秒钟卖出一个。9月,智能识别回收垃圾的机器也已亮相,借助AI技术自动识别投入的饮料瓶,实现按垃圾材质归类,解决购物中心的分类难题,未来将投入量产。

    据悉,在“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内输入“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还可以直接预约上门“收垃圾”,和快递一样方便。目前,这一“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经覆盖北京所有主城区,已有170多万北京市民在线“卖垃圾”,累计可收能量超2.6万公斤,相当于北京人能种下一片1200多棵树的胡杨林。在这个平台上,旧衣、旧家电、废纸、废旧塑料下单频率最高,用户平均7天下一次单,70%的用户还会选择继续下单。

(摘自《北京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