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化,一片茶叶从《诗经》里赶来

□ 邵维增

    安化黑茶,云彩之上镶嵌的一道金边,荆楚大地鎏金淬诗的宠儿。说话间,茶汤氤氲,一缕香魂漫漶这山、这水、这人——从《诗经》里赶来的华章。

茶  垅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大县,资水奔腾不息,雪峰湖碧波浩淼,山川映带,沟谷纵横,溪流网布,流水甘洌,清澈见底。

    茶圣陆羽登场讲经。《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就是说:种茶的土地,以间杂着烂石的土壤为最好,茶叶品质为上,砂石土壤就差一些,而黄土地种出来的茶品质最差。

    安化土壤肥沃,以板页岩、冰碛岩土壤为主,砂岩、石灰岩、花岗岩佐之。茶园土质好,酸碱度适宜。土壤有机质丰富,富含铁、锌、硒等元素,难怪安化茶叶油腻光润,乌油糯香。

    云雾锁山,阳光扑面。山下看洞,山腰访仙,山中品茶,山巅修道。

    在这里,人们都是踩着茶垅的影子前行,日复一日进行着重复之上的重复,创始之下的创始。奔跑的林麝,轻盈灵动;觅食的白鹇,冷峻宁静;游动的黄尾鲴,优雅从容;扑棱的小鸦鹃,振翅有力。动静之间,轻灵得让人一阵颤悠,继而心胸一展。

    在这里,农家村姑乌黑的头发高高盘起,几缕流苏随意地垂在肩头,黑发如漆,红唇若丹,蛾眉宛转,双瞳剪水,绝美的容颜看得令人心醉,不知不觉间,想起了“芭蕉奏雨流云赏,半遮莲蓬映红妆。秋水未荧芙蓉面,谁家红袖下荷溏”的诗句来。

    回望条条茶垅,这是怎样一个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呢?一定是《诗经》里萃取的精华:

    左拥淡雅,右倚繁华。

云  水

    云水,是聚集精、气、神和智慧的使者。

    安化,招一招手,云来云往。安化茶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短秋来早,春和冬天短”。

    安化黑茶有很强的地域性,独一无二,除此以外,都不是最佳的安化黑茶。随行的当地茶农老赵告诉我:“安化山区澄澈,碧玉小家,群山环绕,植物茂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丰富,茶树沐浴云、雾、光照和优美环境,汲取土壤中生生不息的天然营养,与万物和谐共生。”

    峰谷之间,条条茶垅首尾相衔,一垅紧挨一垅,半坡成片。一阵山风过后,此时,灵魂生成。高举双手的嫩芽的破茧而出,它唤醒了沉睡的祥和——那些开坛高论的千古圣贤、诗人、歌者、农夫,以及他们绸缎一般的言辞,最后都仙化成了茶香。

    今天,端坐在颂词之上的安化黑茶,与盛世握手:瓷盏交颈,茶汤歌舞,日月生辉,星汉灿烂。

    “千岩万壑带翠微, 碧树琼枝玉萝垂”……仙溪云雾山,群山迤逦,樱花烂漫。顺着诗句,循路而上,心存敬畏。

    天天谈茶,不厌;句句带茶,不腻。盘山路上,到处都是绿,采茶姑娘在茶垅,正翻动着玉蝶般的手,舞动芊芊玉指,岁月只剩下玉蝶的舞了。

    时光路上,云雾笼罩的山川一颦一笑,紧随季节的变化,有时眉头微微一挑,青山便以另外一种表情出现在世人眼前。有时候,高山矜持不语,略撇一撇嘴,红唇翕动,一朵一朵的紫罗兰花随着姑娘的歌声眉目传情。

黑  茶

    一盏安化黑茶面前,一直喜欢叠加往事,比如致富路上的点点滴滴,晶莹剔透,离绿水青山很近、很近,近在咫尺,真真切切。

    安化大地上,荆楚南风,茶马古道,让这沉睡千年的古县重放异彩,让山水情怀、心灵故乡、怀旧岁月、村庄肖像家喻户晓,这就是大美安化的剪影。

    这里到处可见“茶”的踪影:茶文化、茶创意、说茶、吃茶、茶包装、茶机械,还有茶艺、茶展……而黑茶的制作,总是与“青”有关的:采青、晒青、摇青、杀青、揉青……而于黑茶有关的初揉、渥堆、复揉、烘焙……仿佛是静卧在时间高处的修行者,只待时日化蛹成蝶。

    ——其中一枝独秀,便是驰名中外的“千两茶”。“千两茶”,黑茶中的千金小姐。

    清代名臣陶澍《咏安化茶》诗句:“包匦旅菁茅,厥贡名即茗。著号材所长,自昔切已迥。”让家乡黑茶走向世界。

    而伟人与同学的名联更是将黑茶插上翅膀: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黑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好酒来。

    安化黑茶是人生最美的注脚。借题一问:千两茶和闪电煮沸的茶汁,如何称谓?

    这里有答案。

(本文获征文大赛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