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探索衍生品工具 助力棉产业发展

□ 本报记者 王 蕾

    业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每5包新疆棉花中,就有1包是在期货市场注册了账单,进行了保值的。期权不仅成为涉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近年来棉花衍生品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也可见一斑。

    21世纪初,我国棉花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棉花产业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2001年,我国棉花流通体系放活,产业市场化程度加深,价格波动加大,风险管理需求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04年6月1日推出棉花期货交易,顺应了棉花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加快,2013-2018年累计新上市新期货21个。2019年是我国棉花期货上市15周年,2019年1月28日,我国棉花期权在郑交所成功上市,为我国棉花企业了提供了更多风险管理的选择。

    “其实棉花期权就是一个价格保险,出了权利金,没有做保证金的风险,与期货不同,期货价格上涨了要追加保证金,但期权却能够把盈利和风险区分开来。如果说,期货是一个对冲效果,实现了锁定的目标,把盈利对冲掉,那期权就可以规避风险,同时,还保留你的盈利。期权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它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倡一种风险管理的文化。”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衍生品部总监左宏亮解释说。

    棉花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改变了我国棉花传统的贸易模式,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寻求更多获利空间也是绝大多数棉花贸易企业的通行做法,可以说,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提升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质量、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15年来的发展历程,棉花期货为我国棉花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期货市场的功能持续发挥。2004年以来,棉花期货日均成交和持仓量分别达到14.4万手和15.3万手,累计生成仓单385万吨,累计交割棉花156.4万吨,期现价格相关性在0.95以上。新疆地区90%以上的棉花加工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融入期货市场,大型纺织企业也纷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二是探索出新型的补贴方式。2016年以来,共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28个,交易所支持资金2500万元,累计赔付2070.83万元,为4.12万吨棉花生产保“价”护航。三是丰富了交易工具。上市棉纱期货和棉花期权,推出了综合业务平台及仓单交易业务,丰富了涉棉衍生品工具体系。

    在服务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中,郑商所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衍生品市场服务了棉花产业的发展。2015年,郑商所开始了我国棉花“保险+期货”的尝试,如今已有4个年头。棉花“保险+期货”满足了期货市场进一步扩大功能发挥领域、扩大服务对象的需求。

    “如果将‘保险+期货’的补贴方式和其他棉花补贴的方式做个比较,在补贴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异的。首先,‘保险+期货’具有杠杆效应,其他补贴方式是直接把补贴的钱分发到农民手里,但是‘保险+期货’是一种金融工具,它具有杠杆效应,可以实现跌多少补多少的效果。其次,‘保险+期货’作为一种金融产品,通过让农户承担一定成本的运营机制,在棉花补贴的精准性上也会有所作用。比如,我们把补贴的比例限定在农民自己承担保费的20%,我们来承担80%,才可以获得‘保险+期货’的补贴,那么,究竟谁更愿意花钱买保险拿补贴?有可能是那些新兴的经营主体,是那些真正以农为业、以农为生的主体,他们更愿意花保费购买保险产品。如果分散的小农户对棉花风险不关注,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补贴资金更精确地用到真正有需求的那些农业主体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部副总监吕保军告诉记者,“目前,在新疆棉区,对于‘保险+期货’这种方式,棉农还是有一定参与的积极性,所以说,‘保险+期货’的商业化前景是有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据悉,郑商所还在积极研发一些其他的衍生品,包括互换、远期交易、场外期权等,真正让衍生品走入产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将进入发展机遇期。在国家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棉花期货的发展前景一定未来可期。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