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贵州省遵义供销电商有限公司帮贫困农户网上销售猕猴桃助推“黔货出山”,供销人与农民的心越贴越近。
②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供销e家冷链物流中心致力于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③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磐安县供销合作社开通网上直播销售葡萄,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④ 跨境电商的发展,助推供销合作社的业务不再囿于国内。
⑤ 广东省英德市供销合作社“即送网”配送员整装待发。
⑥ 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冷链物流公司,为更多农产品“保鲜保价”。
⑦ 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象山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鸟瞰效果图。
供销合作社始终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2018年——
19443.2亿元
农产品购进19443.2亿元。
8077.5亿元
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平稳增长,实现8077.5亿元。
2998亿元
全系统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998亿元,同比增长28.5%。
14.1%
全系统电子商务企业有1571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3354家,电商对系统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14.1%。
电子商务业务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成为系统经济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5万家
截至2018年,“供销e家”全国电商平台入驻商户1.5万家,带动300个县上线销售特色农产品,建设300多个县域电商运营和仓储配送中心,改建3万多家乡村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农产品年销售额58亿元。
7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批发市场规模空前,产地直采、“农超对接”相继出现。电商直供配套冷链物流、智能仓储,弱化了时间、空间对农产品流通的束缚,精简了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并形成了产、供、销完整的信息链,让食品安全有了数据的支撑,也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重要的保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网购,农村市场消费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张。
70年前,供销人开始创立为农服务的家业。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借助一根扁担、一只背篓,送出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回了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架起了一座连接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农村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时至今日,流通仍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所在。2018年,全系统农产品销售额达2.1万亿元,是系统第一大业务板块。靠着肩挑背扛的积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关心下,供销合作社做流通的面貌和方式,早已今非昔比。
在系统龙头的引领下,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大大提升了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和集散吞吐功能。通过横向联合、纵向集聚,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超市,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帮助农民把更多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已初步构建起从种植生产到终端市场的农产品经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了“产、加、储、销” 一体化产业格局。
当前,农产品流通仍然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短板。农业农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严重受阻,导致农产品销售难、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多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问题就是机会,差距就是潜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农村流通难题,对于优势在农村流通的供销合作社来说,有责任,需担当,也是不可错过的发展机遇。
继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全国总社顺势提出打造“网上供销社”的目标,并迅速得到了全系统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2015年11月,总社电商平台供销e家成功搭建。目前,全系统已发展电商企业3000多家、乡村电商站点10多万个,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以农产品进城为核心,供销e家围绕柑橘橙柚、苹果、牛羊肉、干果四大品类农特产品,积极建设农特产品中心,推动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针对农产品损耗大、冷链基础设施薄弱等流通问题,他们通过对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及社会仓储物流资源进行数据化改造,构建出具有供销特色的数字化云仓体系,积极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截至2018年底,供销e家已建设农特中心30个,在建和已建成仓库37个。
福建省长汀县供销合作社,和很多县级供销合作社一样,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曾一度线断网破。2017年,长汀县社与供销e家成功对接,开启重建长汀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和流通服务体系之路。根据当地农特产品资源优势,他们首先选定长汀河田鸡为龙头产品,带动姜制品、特色米粉、菇类等当地其他特色农产品开展互联网销售。
为保证产销渠道通畅,供销e家以“新网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投资长汀县农特产品中心建设项目,从源头突破制约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一方面对长汀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基层服务网点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盘活县社原有资产,兴建农产品加工中心、仓储物流和质检中心,构建起产加销、贸工农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消费、投资、出口,但三者作用不同,消费需求是国内最终需求,其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将对投资需求起到引领和倍数作用,强调要努力培育全球最大市场。
扩内需、促消费,最大潜力在县和县以下,在农村地区。供销合作社有近100万个经营服务网点,80%分布在县和县以下,有为农服务的独特优势,是开拓农村市场的中坚力量。
面对农村市场潜力加快释放、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新机遇,在全国总社的带领下,各地供销合作社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在传统领域的普及运用,来提升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不断巩固提升系统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沟通城乡,70年前,供销人用的是“背篓”和“扁担”,今天则是一根“网线”。服务群众的工具和形式改变了,但是,全力做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桥梁纽带的初心却一脉相承,如薪传火,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