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伴随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农村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土产业,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发展,为农民的致富梦劈波斩浪。
作为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在70年来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为农、务农、姓农”的高质量发展大道:从单一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全方位拓展;从传统业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新兴业态和高科技产业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正在构建起适应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浙江玉环市农合联建设的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里,经过全自动化的加工,只需28分钟就能让鲜虾速到出盒装成产品,打造了海捕虾海上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对绿水青山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景,如今在河北唐山市社打造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里成为现实。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社打造“产、加、储、销”一条龙产业格局,重点建设了中央厨房项目,直供部队、企业、机关、学校食堂,日加工各类农产品50多吨,配送范围辐射整个西海岸新区。
……
如今,产业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与新颜交汇,传承与创新融合,纵横交错的发展脉络里写满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相依相生的故事。
在70年来的变革中,供销合作社始终秉承为农服务初心,不断改造自我,应对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服务时异事殊的农民需求。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和产业布局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从传统产业到新兴文化产业,从农副产品收购到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从农资供给到全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从服务单个产业到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决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形成了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顺应和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中。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打造的智慧农业颠覆了“庄稼把式”,建设的文化产业园、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为首都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布局小杂粮产业,并成为政府推动农产品走向市场、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在湖南安乡县,供销合作社建起了大型全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全程电脑操作,并拥有智能化恒温催芽室和先进的新型高速插秧机,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大这样擘画农业产业发展的明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沿着这条航线,供销合作社已砥砺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