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晋中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情况。
据介绍,晋中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特别是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为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试点市以来,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晋中市社探索了“自主改造、两社联合、社村共建、产业融合、股份合作“五种模式,目前累计已完成80个基层社恢复改造和属性建设任务, “四梁八柱十条筋”已经形成。
在试点中,市社首先架起“四梁”打基础。按照规范的实施标准改造基层社,围绕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建设联合社,建好综合服务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次,顶立“八柱”强内涵。坚持做到凡新组建的基层社必须要合作一个合作社,确保有农民社员参加,并发放社员证,给社员分红,服务内容涵盖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和农化服务三个方面。最后,建好“十条筋”抓提升。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抓示范带动推广、抓项目建设落地,打造上下贯通的综合服务平台。3年来恢复改造基层社累计投资5264.3万元,改造面积57021平方米,逐步达到“社员能分红、职工能养老、产业有依托、资产有收益、生活有保障”的发展目标。
在“四梁八柱十条筋”的强力支撑下,全市系统综合为农服务能力得到大力提升。
太谷县8个乡镇“农合联”已全部成立,并选出了出席县农合联成立大会代表95名;平遥县成立14个乡镇“农合联”,联合会已开展技术培训1800余人,引进新品种100余种,新增农业生产贷款1000余万元,重点在产销衔接、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发力,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培育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工作也在试点县的带动下稳步推进。
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链条。通过基层社和合作社“两社合一”,建立庄稼医院,聘请专家,开展测土配肥服务;利用新技术布置无人机施肥,实现了从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系统新建或改造庄稼医院50个,新建或提升惠农服务中心39个、惠农服务站153个,土地托管面积31.5万亩、服务面积75.4万亩,形成了集土地托管、农资供应、新品种推广、农机服务、智能施肥、代耕代种、农民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结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及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农增收。目前,全市引领合作社累计达125家,入社农户10437户,入社社员31013人,带动农户72085人,入股金额5381.8万元,助农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系统还依托电商平台和网点建设,增强与上级社的联合合作,承担当地政府民生工程。祁供电子商务公司承接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供销宝农通卡”金融支付新型惠农服务平台的试点推广,推进县、乡、村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现已建成10多家供销e家祁供电商惠农综合服务社,农村金融支付生态圈持农通卡消费总交易量已突破1000万元,发卡4000余张。上半年,全市系统已完成新建电商网点30个,提升网点54个。同时,市社还在合作金融、废弃农资回收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探索,并初显成效。
2019年上半年,晋中市社系统经济运行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月—7月份,全市系统实现商品总购进额73.6亿元,同比增长21.11%。其中农副产品收购额11.85亿元,同比增长15.06%;商品总销售额84.2亿元,同比增长21.27%;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利润1799万元,同比增长20.49%,圆满完成预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