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棉业已经与世界紧密相连。当前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为中国棉业融入世界棉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破题立新
推动棉业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在转变,正向高质量发展,棉花产业也与时俱进,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棉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是棉花净进口国、纺织品出口国,棉花产业链也比较长,在制定政策上,既要兼顾到产业链上下游,也要兼顾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在棉花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环保,少用农药、化肥,并杜绝一些塑料地膜等白色污染,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中国的棉业要融入世界棉业,必须要有开放思维,要同世界棉业加强联系,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合作共享,共同发展。”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杨宝富说。
目前,新疆棉花占到中国棉花总产量的85%,生产稳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机采棉比例达到60%左右。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在新疆连续实行5年,由中国纤维监测中心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联合实施的专业仓储加在库公检模式已经确定,有效保证了新疆棉花质量和产量的准确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涉棉企业运用现代化手段经营提供了保障。政策的成功实施,为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体制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经过3年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储备棉规模大幅减少,不仅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为棉业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当前我国棉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开发过度,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科技开发不足,生产加工环节过度开发;加工能力过剩,低端低效;经营主体规模小,整体经营理念不先进;控制风险能力不足;涉棉相关配套设施不足;高质量棉花相对少,不能满足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问题,也是动力。我国棉业向高质量发展,要有创新思维,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也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
棉花触网
全产业链有效整合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渐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样也会应用于棉花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带动棉花产业在新高度上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大数据与棉花产业的结合,其核心是实现交易的数据化,服务的在线化。近年来,我国棉花行业内一些平台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作为为中国棉花产业提供综合服务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运用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手段,根据棉花行业内的企业需求,结合自身在棉花行业长期积累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熵流优势,打造集棉花大数据、电子商务、在线供应链金融、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了棉花供应链综合服务向更高层迭代,并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构建了有效服务棉花产业的新型棉业发展生态圈。
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资源,棉花产业链长,参与主体众多,各环节数据信息分散零乱,而利用互联网加快实现了产业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以“I棉网”为载体,建设棉花信息公共平台即棉花行业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会成为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
“5年前,我们整合行业内资源,初步构建了涵盖棉花生产、收购、加工、仓储、配送、质量检验等棉花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体系,推出了‘I棉网’。未来,‘I棉网’将以大数据为依托,构建集信息采集和查询、库存监管、物流配送、货权登记和变更、质量追溯、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全产业链、全口径、全流程的数据服务,实现棉花销售、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信息追踪和查询,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决策参考”。杨宝富说。
为了方便产业内棉花企业交易,以“e棉网”为核心建设的棉花B2B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棉花企业的精准营销。5年前,交易市场推出以“e棉网”为核心的棉花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了国内外两大资源和国产棉、进口棉两个业务板块,为涉棉企业搭建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棉花O2O交易平台,并推出多种交易模式。在中国产棉交易板块里面,有网上超市、竞买竞卖等集中交易模式以及协商交易、网上商铺等个性化交易手段,进口棉交易板块推出了网上竞卖和团购交易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未来,“e棉网”将基于“I棉网”大数据支撑,提供全部资源搜索功能,方便企业在海量资源里买到合适资源,从而实现买我想买,卖我想卖。
资金是制约棉花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2003年起,交易市场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了融资业务。“我们以‘E棉通’‘棉贸通’‘金益棉’为重点,构建了在线供应链平台。2011年起,交易市场跟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E棉通网络融资模式,开启了棉花行业网络融资E时代。之后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推出了‘棉贸通’‘金益棉’网络融资业务。”杨宝富告诉记者。未来,交易市场将利用融资方便、利率低的特点,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深入开展汇集网络融资、交易结算、第三方支付、信用担保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在线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涉棉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降本增效
打通物流配送通道
据介绍,交易市场以第三方物流监管网络体系为支撑,打造和完善了棉花物流配送体系,确保了运输安全,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保证了在库棉花的安全。通过多年发展,交易市场已建成160多家棉花专业交割库,并以此为依托、以视频监护为手段、以第三方监管网络体系为支撑,打造了棉花物流配送体系,为实现棉花的运输安全和仓库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保障。不仅解决了涉棉企业的痛点问题,也满足了涉棉企业经营中的普遍诉求。
近年来,棉花的运输问题,特别是新疆棉花运输问题,一直是涉棉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几年公路核查点1万多车辆及棉花流向的数据分析,交易市场适时推出了新疆棉公路物流配送业务。“同时,我们也与新疆铁路局、物铁局进行战略合作,推出了铁路物流配送服务。”杨宝富说。未来,交易市场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发现代化物流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新疆棉公路核查数据、专业仓储数据进行有效追踪,实现新疆棉从收购加工到纺织用棉的全程监控。
“棉业新型生态圈的构建,不仅是单个企业、单个平台企业的事情,更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各个层面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杨宝富呼吁。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上应鼓励科技兴棉,积极倡导财政补贴与棉花质量挂钩,实现补贴的精准性。各个行业组织要继续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开展质量兴棉,推动棉花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市场主体涉棉企业要增强品牌意识,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棉花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