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综合改革以来,湖南省常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一直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不动摇。目前,乡镇基层社已覆盖全市85%的乡镇,并培育了一批为农服务水平高的社有企业,各项改革工作稳步进行。虽然网点恢复了,但与农民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村级网点建设还明显滞后。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把供销合作社的服务送到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村民实现“打工不出门,办事不出村”,成为了常德市社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日前,常德市首家规范化的村级供销合作社——桃源县热市镇云盘山供销合作社正式成立,表明常德市社在基层服务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基层社争创“高标准”
进入8月,云盘山供销合作社的水果采摘示范园观光道开建。据村党总支部书记孟新华介绍,10月1日,村里的五星级温泉酒店将开业,酒店已经承诺蔬菜都由村级供销合作社的绿色蔬菜园提供。“今年下来,主要把村级社的基础设施完善,明年预计能赚20万—30万元,给236名股民分红。”孟新华说。
云盘山供销合作社是今年6月底成立的常德市首家规范化村级供销合作社,是桃源县社对照全国总社村级基层社建设指南,通过市场运作,以社办企业牵头、村集体入股、农户自愿加入的模式成立的高标准村级基层社。该社共吸纳股金66万元,其中桃源县社入股21.3万元、村集体入股12万元,村民入股社员达236户。
村级供销合作社是新生事物,没有特色产业做支撑,就没有经济利益做保证,就没有生命力。据孟新华介绍,基层社除了提供便民商店、农资专卖、电商服务、物流快递等专业化服务外,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采取“党支部+实体企业+社员基地”的新型发展模式,探索“农文旅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新路。
常德市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要完成村级社建设任务,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率达到70%。按照星级社建设标准,全市建设600家三星级村级综合服务社。接下来,将推广复制云盘山供销合作社成功的经验,各区县建设2—3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村级基层社。
社有企业注入“强心剂”
社有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是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的一剂强心针。位于澧县城头山镇的社有企业常德市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建有镇级分社15家、村级服务站137个,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10万余户,就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飞防等,为全县的29个乡镇提供服务。
武陵区芦荻山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承辉,近几年跟着社有企业湖南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家里2亩多地,以每亩850元的高价流转给公司,每个月到公司领办的湘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还有3000元的工资。另外,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还有200元的分红。
今年,武陵区申报了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建设项目,着力建设芦荻山食用菌基地,并建设4个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菌种、菌棒、产品回收等农村综合服务。项目实施后,芦荻山乡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社土地托管面积达1万亩,可增加食用菌产量1.5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为农民降低成本800万元,菌种、菌棒和食用菌加工产品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以上,年均利润300万元。
武陵区社还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对领办的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企业进行协调指导,帮助建设特色产品网上经营店。区社还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对接,为常德特色食品“童胖子酱板鸭”开设“供销e家”网上专营板块,每月为该企业增加网上交易额近3000元;通过淘宝建立“永春堂食用菌”网上专卖店,为湘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年销售额近30万元。
服务水平寻求“新突破”
近年来,常德市就如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不断寻求新突破。6月初,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常德营运中心成立,并现场与楚源农业、益农电子商务等数家企业现场签订今年的飞防作业订单,服务面积达36万亩。
中心的成立一改以往常德市飞防市场“分散广、调度难、标准参差不齐”的状况,成为全市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推手”。2015年开始,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照市场化、合作制的原则,大力推进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逐步由传统农业服务向现代农业服务转变。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140万亩,农业生产服务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