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化黑茶的穿透力

□ 戴荣里

    湘楚文化明显蕴含水文化的特点,和北方的山文化自然不同。资江河畔,大江涌流,依稀可以让人感受昔日码头的忙碌。在天地之间,彻夜不息的江流,伴随着这块土地上生息的人民,度过漫长的岁月。著名安化黑茶的生产厂家——白沙溪茶厂就坐落在一处回水湾。气势汹汹的江流,迎头而来,却又旋转而走。以千两茶的意象而矗立起来的千两茶钢架轮廓,在茶厂一侧的大路边,凸显其阳刚之气,与滚滚江水相辉映。在北京,我看到压茶汉子颇有艺术性的表演,已感到震撼;而现场目睹,更加动人!安化,一个古老的叙述茶文化发展史的县城;安化黑茶,以其独有的魅力,悄然走进我的心海。

    安化黑茶透着茶之美的力量。在安化的山川之中,农家内外,江流之侧,不言不语的茶树,悄悄书写着千年流传的茶故事。采茶姑娘的歌声,七星灶的温热,伴随着这些茶叶,从绿色走向黑色,从自然走向人间,从平淡走向华贵。一枚枚蕴含天地之美的树叶,成就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最终舒展在茶器之中,润喉于万千茶客嗓间。黑茶之美,出之天然,成之天然,化之天然。它的成长过程是美的,制作过程也是美的,品味过程也是美的。美,贯穿了安化黑茶的一生。安化黑茶的每一步,都洋溢着美的特质。

    安化千两茶,闪着阳刚之气。在白沙溪茶厂,我举着百两茶茶柱照相,在千两茶风干室,观看成百上千条千两茶柱泛着阳刚之气挺立在那里。每一个茶柱,都展示出威武之气。我在踩压现场,随着汉子们的节奏一起踩压,那劲道、那节奏、那舒畅,都给人一种无穷的感染力。我在现场询问几位压茶汉,七个汉子构成一个小组,每天每个小组要加工二十个千两茶柱。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晾晒,犹如铁骨铮铮的勇士,成为茶市场上的王牌。我惊诧于这样的制作过程,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茶是以这样的方式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黑茶之阳刚,是天地之精气的蕴藉,是人敬畏天地的产物,是昨天与今天的历史交接。我与汉子们一起压茶,我在旁边不由地咬牙切齿、握紧拳头为他们加油。那份感天撼地的通透感,才能真正表达一个男子汉的内心世界。

    安化茶文化,具备地域文化特色。在安化,到任何一个茶社闲逛,茶人都会自豪地讲起安化黑茶的故事。安化黑茶,已经融入安化人的血液。爱茶、喝茶、讲茶,成了当地人的习惯。我到几家茶社转了转,茶人都会热心泡出透亮的茶汤供你欣赏,让你啜饮。安化茶人的婉约与热情,与安化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有亮色,越泡越有甘美之味。我吃过南北绿茶,也喝过云南普洱茶,在安化,在茶人的娓娓讲述中,静静地享受黑茶的过去与现在,听一些有关黑茶的过往,真是惬意!

    安化茶是平民茶也是高贵茶。安化黑茶有不同的系列,不少茶适合走入寻常百姓家,安化是个爱茶的县域,在这里,当地人不仅种茶,也爱做茶、品茶,当地人还喜欢喝一种擂茶。据说当年兵营为了抵御潮气侵袭,用木锤石钵擂茶,擂茶中有花生、芝麻、姜片之类。我在当地品尝此茶,味道别致,有浓汤、淡汤之分。擂茶之盛,折射当地人爱茶之风之烈。和北方不同,安化民众,户户喝茶,人人皆饮,也算当地一大特色了。安化黑茶,款式多样,有的走向边疆,有的流向大城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时尚的茶客,开始青睐安化黑茶,怕与安化黑茶不分贫富、不分地域、老少咸宜、茶色透亮的品质有关。

    安化茶是茶的翘楚,也是湘茶的代表。昔日岁月,安化黑茶更多销往边疆地区,在内地茶界,对安化茶的认识还多有不足。客观而言,安化黑茶化腻去腥、甘美无比的原生态质地,为这款茶赢得越来越多茶客的信赖奠定了基础。茶是君子伴,人不自欺,才不会欺人。安化黑茶秉承传统采摘、制作加工工艺,融入现代人的品茶需要,让安化茶自有其独到神韵,成为茶中翘楚。湖南作为产茶大省,绿茶也有,黑茶也多,以地域之美打造品牌的茶也有,以禅茶为品牌特色的茶也有,但如安化黑茶这般具有历史衔接性的茶,还为数不多。

    在资江水边的白沙溪茶厂,透着古韵,具有水文化的轻柔和茶文化的清远。白沙溪茶人身上,有着茶人的自信,文化的担当,历史传承的自觉性。在继承之中,既接纳现代科技流水生产线,又保留原始的压茶制作之美,构成安化黑茶的鲜明性格。洋溢着古典与现实之美的白沙溪茶厂,自身的文化韵味值得更多文化学者参悟!

    从白沙溪茶厂,穿过茶文化的重重迷雾,我寻找到当代茶文化的真谛。安化黑茶,代表着历史符号,代表着地域文化,代表着安化黑茶深厚的文化史,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中国茶文化,自古就是茶与道的结合,茶是君子所爱,也是平民所尚。天地之间有片茶,而安化茶的豪气,有着“溪流琥珀三千里、茶洗白沙一万年”气势!安化黑茶之美,在平实中显奇绝。不玩茶道的玄幻,专注当下的民生;不取名牌的招摇,专心君子的诚实之道;不慕一时的奢华,而专擅性格的柔韧,在一泡连着一泡的晶莹、透亮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华美境界,这是我所喜欢的境界,也是我所期待的茶文化升华的至美至大至实之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