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位共和国将军与农信社的不解情缘
——64年前一笔助学贷款的圆梦故事

  在新中国璀璨恢弘的历史中,曾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隐姓埋名扎根戈壁52载,满腔热血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被中央军委追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他年过七旬依然舍身扑在科研一线,直至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无愧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光荣称号;他亲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荣获国家、军队各类科技奖项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全军十大挂像英模之一。

  他,就是从闽南山乡永春县走出的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林俊德。

  201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成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

  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位英雄,也让林俊德的精神照亮了新时代人民奋进筑梦的征程。而这一系列报道,也揭开了林俊德年少时与福建农信的一段不解之缘。

  50元贷款  圆山村穷娃大学梦

  “靠着在信用社借的50元钱和学校补助的20元路费,林俊德就这样去学校报到了”。中国核试验基地编写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一书中这句简短的话,平静而又深情地述说了林俊德与福建农信的渊源。

  林俊德的家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距县城30余公里。1955年7月,林俊德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机械系录取,这在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乡间轰动一时,但同时也让家庭缺乏顶梁柱的林家人又喜又忧。

  于是,那年8月的一天清晨,永春县介福乡信用合作社门前来了一名身着简朴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告诉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她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机械系录取,由于丈夫去世多年,自己一人抚养5个孩子,日常温饱都成问题,更没有余钱供孩子上大学。但她不想儿子因为没钱上学而继续呆在小山村跟自己一样做农民,便想着向信用社借点钱给儿子作路费和学杂费。

  听到消息的当班信贷员大为震惊,没想到面前的这个普通农妇,竟然是考上大学、轰动全乡的林俊德的母亲!当班信贷员立即将此情况汇报给信用社主任,考虑到林俊德时年尚未满十八周岁,并不符合作为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进行申请贷款,永春信用社本着助学助人的初心,大胆创新,选择以林俊德的母亲郑苞作为借款人,快速审批通过了其贷款申请,发放了50元的助学贷款用来支持林俊德完成学业。

  对于当时的林家人而言,这笔50元的助学贷款是“雪中送炭”的一笔巨款,据林俊德弟弟林平德回忆,“当时哥哥每个星期日都走路加跑步,花费2个多小时从永春县城返回家中,为了每个星期日可以节省生活费2毛半”。

  靠着从永春县介福乡信用社借的50元钱,加上永春一中资助的20元助学金,以及亲友的资助,林俊德总算凑够了求学的学费和路费。

  “靠着这笔钱,林俊德独自坐了3天的汽车,挑着扁担、光着脚板踏入西湖边的校园”,永春县林俊德事迹馆讲解员介绍道,“入学后,他没钱买蚊帐,只能任凭蚊子叮咬;没钱买文具,只好向同学借制图工具”。

  大学期间,林俊德靠着学校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学习生活的同时,千里之外家中母亲与四个兄弟姐妹的冷暖饥饱也令他牵肠挂肚。幸而,永春县介福乡信用社在先前50元贷款的基础上又陆续向林家放贷,总计118元,用于解决一家人的生活困难,免除了林俊德的后顾之忧。这些贷款,直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不久,林俊德寄回一封家书和多年积攒下的工资,林家才逐步还清。

  林俊德生前常对别人谈起自己的“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山村穷娃,能够有机会上大学;没想到这么一点贡献,能够当上将军;没想到这么一点成绩,能够评上院士。信用社的这笔助学贷款,帮助林俊德走出大山、踏入校园,使他的前途命运出现关键转机,也将林俊德的人生与信用社联系在了一起。

  林家人始终对信用社当年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心怀感恩。“为了抚育我们兄妹几个,母亲多次向信用社借款,但信用社从来没有催缴过利息。要是没有信用社做我们坚实的后盾,哥哥也无法安心读完大学,真的很感激信用社对我们家的帮助。”在介福乡紫美村,林平德也不止一次向他人表达对信用社的感激之情。

  不忘初心  携寒门学子共逐梦

  红色农信社最早于1929年10月在闽西创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这50元的助学贷款就是这份初心的传承,是福建农信最早发放的助学贷款之一,也是最成功的贷款之一。

  “党和人民的助学金,使我上完了中学、大学,我真心感谢党给我的学习机会,始终十分努力”。2002年回乡与永春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座谈时,林俊德还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家珍惜学习的机会,回报党和人民。

  历经90年风雨的红色农信初心,在福建农信持续传承和发展,并愈加牢固。八闽大地上的莘莘学子已成为福建农信最牵挂的对象之一,福建农信始终将“帮困助学”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

  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门指导支持下,福建农信推出专门为寒门学子量身定做的“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该产品具有“三大特点”:

  业务范围广。福建农信“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产品设计之初即可受理福建籍学生就读全国范围内高校(含公办、民办)的助学贷款需求,这点有别于其他省份商业性银行以受理就读本省高校学生为主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是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特色样本。

  贷款对象广。贷款对象包含高中应届毕业生,全日制在校大学本专科、研究生、第二学位、博士生等高校在读大学生,部分预科班在读大学生也是福建农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受理对象,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应贷尽贷。福建农信以善尽责任、回报社会的情怀和担当,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应贷尽贷,不让每一位学子因贫苦而辍学,倾力帮助每位有梦想、有理想的贫困学子自强不息、圆大学梦。

  “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学子提供利率“零上浮”、转账“零费用”、还款“零压力”等三项优惠,学生贷款合同期限为“学制+13年”,最长高达20年,并可享受毕业后3年内只还息不还本的优惠政策。

  同时,这项贷款还实现了只签一份合同、只要一个借款人、“最多跑一趟”的“三项便利”。

  自2007年福建农信独家试点开办了“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起,13年来(福建省教育厅与福建农信于2009年开始共同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间2009-2013年福建农信独家承办该业务)累计向18.5万名贫困学生提供“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信金额达42.3亿元,市场份额84.52%。

  同时,2014年福建农信还专门捐资设立了“福万通慈善基金”,至今已无偿向6221名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3016万元。在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设立“福万通”助学金,每年向60名品学兼优者提供至少5000元的资助。

  根据《福建农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年)》,在今后五年里,福建农信将每年新增5亿元以上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每年出资500万元以上福万通慈善基金资助1000名以上贫困学子。

  福建农信守诺如初、不懈耕耘,只为让贫困不再是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的拦路虎,让贫困家庭感受农信的温暖。

  近年来,福建农信坚持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民生金融,聚焦农村扶贫、助学、创业、医疗等领域,开展减费、让利、回馈等感恩行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这些得到过帮助的贫困群众、莘莘学子和有为青年,或艰苦奋斗摆脱贫困,或学成归乡造福一方,或在工作领域开疆拓土,如林俊德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和社会贡献着光和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64年前,福建农信的一笔助学贷款助林俊德走出深山、圆梦大学;64年后的今天,林俊德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新一代的农信人坚守信念、拼搏进取。

  未来,福建农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要沉下心、要摆正位、要尽职守、要口碑好为要求,持续打造更亲、更近、更实、更快、更优的“五更”服务形象,为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和新福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福建省联社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