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源于1927年10月,成立于皖西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及消费合作社。随后新四军在淮南、淮北、皖江3个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有效地打破了经济封锁、活跃了物资交流、促进了根据地的生产发展、保障了物资供应、支援了革命战争。
1949年6月,组建了皖南合作总社。
1950年5月,成立了皖北合作总社。
1952年9月,皖南、皖北两家合作总社在合肥合并,成立安徽省合作总社。当时,合作社在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促进工农业生产、活跃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4年9月,安徽省合作总社更名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一五”期间,安徽省供销合作事业快速发展,在带动农民入社、完成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抗洪救灾、农产品购销等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其后,供销合作社进入曲折发展期。
1958年和1970年,两次与商业局合并。
1975年9月,又从商业局析出。
1983年2月,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更名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由行政单位改为经济组织。随之进入了以恢复“三性、五突破、六发展”为内容的阶段性改革。
20世纪90年代,供销合作社发展进入低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21世纪初,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企业改革取得突破,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网络建设逐步加快。这一轮改革,促进了安徽省供销合作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安徽供销合作社在全国系统内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15年以来,随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合作社系统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网络建设、为农服务、社有企业发展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