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8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垃圾分类与茶叶“过度包装”系列报道(三)
让包装为茶叶插上“翅膀”
从包装设计推动中国茶行业革命性提升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小小包装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孕育着许多希望。

    绿色发展、青山绿水要求我们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这个正确方向下,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由此也对茶行业的包装带来了巨大的触动。

    茶行业存在的“过度包装”的确应该引起行业重视。借由这个契机,全行业能否获得更多的启发呢?

理性看待包装  提升包装设计能力

    在参与湖南卫视茶频道《洞察》栏目关于垃圾分类与茶叶过度包装专题节目时,我看到很多观众在互动留言中表达了对过度包装的批评。也有更激烈的意见认为:茶叶包装都要回归到极简主义。

    茶叶的“过度包装”是个阶段性问题,最终一定会在茶行业完成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之后趋于消失。但“屋漏在下,止之在上”,“过度包装”问题的存在,于茶行业而言是果不是因。因此需要用理智的态度看待包装的价值,看待设计的价值;需要从重新认识包装、重新重视包装开始,对行业的包装设计乃至营销进行新的审视与反思。

    包装的背后是设计在支撑。在中国,包装设计、视觉设计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滞后的状态。有视觉设计专家指出:当今世界已由过去的谁控制了质量谁就控制了世界,转向谁控制了设计谁就控制了市场。这个观点不是否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而在于指明:在产品质量普遍提升、过关的基础上,设计成为市场较量的短板。实际上,茶叶“过度包装”的存在恰恰说明茶行业的包装设计不是人才过剩、观念超前、水平高超,而是观念落后、法规意识淡薄,手法简单粗暴的结果。

    据了解:由于我国设计事业历史较短,长期以来设计教育发展缓慢,人才也不足,造成设计落后。专业机构统计显示,我国经济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每年都要有上百亿元。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很多中国产品,包括茶叶,不善于品牌建设,形成一等原料、二等品质、三等价格的可悲局面,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相反,大家都喜欢产品相互仿造,山寨兴趣浓厚,创新意愿缺乏。茶行业从小塑料袋一袋一泡到小罐茶一罐一泡,最终形成了标准化的产品包装设计,也为品牌打造提供了支持。但目前仿冒开始泛滥,金属、纸质等各种材质的小罐装的茶纷纷出现;并且延续农业思维中“区域公用品牌”的旧习惯,明知“小罐茶”是企业品牌,却想把凡是小罐装的茶都叫小罐茶。从这个现象看出,当前中国茶行业包装上的乱相不只“过度包装”,而它们都指向行业落后的品牌意识、淡薄的法律观念、浓厚的小农意识。所以在检讨“过度包装”问题的同时,行业还需要理性认识包装的价值,扎扎实实提高茶行业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建设能力。

协调发展  实现包装与环保双赢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张士康对茶叶提出了“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还提出从平台构建、商业模式构建及标准层面突破三个方面,优化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路径。他认为中国茶叶不应该是生产出来的,而应该是设计出来的。其核心是要重视农业领域之外我们更缺乏、更不足的领域与板块。因为从茶叶生长生产领域看,中国的优势无疑是世界领先的。但为什么中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茶叶品牌,无法获得茶叶品牌的溢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设计,缺乏设计的背后是行业整体没有形成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背后是全行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

    记者长期观察发现,在茶叶消费市场,缺乏标准化导致茶叶消费终端商品与包装成为两张皮。那些拿“茶叶拼配”这样科学工艺说事的企业,却在销售中进行着产品与包装与品牌的“胡乱拼配”。这必然导致价格不透明,必然导致假冒伪劣泛滥,必然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茶叶是农产品,但又不同于萝卜白菜,它可以、也需要有品牌来为其品质背书,来向消费者作承诺。但很多茶企业、很多茶城还是在天天上演东拼西凑的把戏。这种拼凑中,“过度包装”自然而然会滋生,甚至导致椟比珠贵的荒谬,而品质保障却得不到确认和监督。

    所以行业需要重新认识包装、重新认识设计。要认识到包装与设计是人类文明、产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和产业发展、品牌经营密切相关的。对中国茶产业来说,包装至少具有以下重要的功能:

    第一,它让消费者购买、运输非常方便、快捷。

    第二,它是标准化的载体和重要体现。比如小罐茶,通过小罐包装把产品的规格标准、价格标准、质量标准统一在一起。

    第三,包装还是质量的保护、食品安全的保证。比如小罐茶的密封与充氮,保证了茶叶的安全与鲜爽口感。

    第四,包装还是品牌的重要标志,和企业形象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如申请了专利的可口可乐瓶子,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还代表着可口可乐的价值理念;再比如,星巴克推出星巴克设计的杯子。这都是包装和产品的品牌及其内在品质密不可分的一些例证。

    未来,行业要加强环保,实现包装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又要推进茶行业包装设计的提升。如何处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设计包装、推广品牌的时候,不能把营销与环保、绿色发展对立起来。在做好茶包装的同时,完全可以兼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遵守国家对包装的分量、空间、价值等规定。

    其次,还要积极实践环保理念,比如选择再生利用率高的包装材料。这一点至关重要。世界上塑料垃圾泛滥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回收的性价比太低,造成回收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重。

    最后,要有面向未来的包装设计、品牌展示理念,使设计与包装本身体现绿色环保。

    垃圾分类在世界上是潮流,在中国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且志在必胜;从茶企业来讲,完全可以在节约、环保的约束前提下通过设计文创来实现环保与品牌传播的双赢。面对社会,面对子孙后代,茶行业也是答卷人。

    请作出你正确的选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