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更严格的政府监管以及不断开展的汽车公司间的股权并购或重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依靠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抵消新入品牌和颠覆性技术在世界各地带来的挑战。中国正面临着与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市场类似的问题,正在与交通拥堵和污染作斗争。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超越国界思考问题,吉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进行各种尝试。
目前,内燃机汽车的未来发展备受质疑,新科技拥有彻底重塑行业的力量。展望未来,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如何协作与创新的新路径,几乎没有公司可以单打独斗。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合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自我封闭。我们必须确保对新技术的研发具有相应的投资回报,而不是跟风烧钱。我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能包治百病。车企在进行任何技术研发或商业模式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审慎面对,否则很有可能一夜翻车。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不能听互联网企业一天到晚的忽悠。
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以可持续、盈利的方式参与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做到在尊重品牌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性的同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协同,产生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同样,必须在保护产品差异性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提升股东回报率和员工就业稳定性。这样做并不会对各自的战略独立性构成威胁,而是这个行业百年历史变革中始终贯穿的商业现实。
虽然我们不能过度迷信互联网思维,但必须重视互联网的未来,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但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时代机遇,脚踏实地展开相关技术的研究,形成车载移动技术及相关数字科技的竞争优势。21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汽车产业也无法摆脱应有的命运。平台经济是大势所趋,单打独斗只能成为平台的俘虏,谁赢得了平台,谁就赢得了未来。我认为,主宰未来汽车工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觉悟,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打造自己的共享数字平台,形成线上优势,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而且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而不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就是第三种汽车公司。这三种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思维在汽车行业很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