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7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是不能丢失的“护城河”
新式茶饮店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 本报记者 梁 妍

消费者在喜茶里喝到苍蝇。

    7月5日,北京卫视曝光“甘茶度”北京角门加盟店存在诸多卫生问题,该店店员被店长要求将变质与非变质水果混合使用,当天卖不掉的饮品和水果隔夜后继续售卖。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甘茶度在北京市实际经营的33家饮品店开展监督检查,并对其中4家门店予以立案调查,责令4家门店立即停止经营活动。

    “甘茶度”宣称“致力于打造行业概念茶饮,健康概念贯穿始终”、“以健康、鲜制为目标”,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陷入舆论风波的“甘茶度”此次无疑是“自毁招牌”。

    据甘茶度品牌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加盟店有严格的物料管理制度,并经常督导检查。此次出现漏网之鱼让他们也很惊讶,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加盟门店的管控,尽力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快速扩张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隐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新式茶饮店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了。COCO奶茶“烟头事件”,奈雪的茶“工作人员徒手操作,未佩戴口罩”,一只绿头苍蝇决定在喜茶里“自杀”等,这些事件一次次削减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食品安全感。

    最近几年,新式茶饮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为了买到一杯奶茶,人们愿意花上几个小时排队,甚至出高价从“黄牛”手中拿货,拿到美食后,再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打卡”……这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的饮食新时尚。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店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张,这也使它们在产品质量、供应链、消费体验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在高速扩张状态下,管理跟不上,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会更高。缺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一味重视效益、降低成本,没有一套针对工作人员的完整培训制度是部分新式茶饮店在扩张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是企业在意识和管理上缺乏意识。

    多渠道监督新式茶饮食品安全

    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规范饮品制售行为。但是,新式茶饮国家标准仍旧很不完善,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标准。对于新式茶饮店的从业者来说,秉持基本道德,食材按照标准选取、操作规范,基本就可以保持饮品卫生安全。但是行业竞争激烈,各个门店为了最大化利益难免缺少自律。没有硬性约束,在盈利压力和竞争压力下一些门店就有了不良操作,甚至不顾道德和法律。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监管部门来进行管制和约束。就当下情况来看,常见的惩治措施不过是罚款停业整顿或者是关闭单个门店,这样的力度似乎并不能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自然在业内也就没什么效果可言。另外,除了媒体曝光等渠道,还需监管部门主导,在管理、监督、宣传、处罚等方方面面做到位。同时,应加大违法成本、加强处罚力度,做到不仅只是罚钱停业了事,还应有进一步处罚措施,如把违法的从业者加入行业黑名单等,从而提升饮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光背后切记勿忘初心

    新式茶饮虽是当今社会的“弄潮儿”,但高光背后,也不能忽视做产品的初衷和作为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步伐再快也请勿忘初心,品牌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虚无缥缈的IP上,更应该扎根于消费者的内心。否则,失去信心的流量一旦倒戈,定会将这艘“糟糕”的网红船掀翻,终究是昙花一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落实好日常监管要求,坚持新式茶饮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做到日常监管不放松,让常态化监管发挥全天候效用,才能筑牢新式茶饮的“护城河”,才能确保新式茶饮“红”得健康,“红”得长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