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发力助脱贫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推进扶贫消薄工作显成效
□ 单鸿亮 姚银宁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领导者,近年来,紧扣中央、全省脱贫攻坚领域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系统服务网络优势,通过建立强村平台、创新产品服务、实施对口帮扶、开展干部挂职等方式,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支持扶贫结对村2542个,发放贷款52亿元,支持扶贫项目1063个,累计给予利息优惠9023万元,直接资金补助8816万元。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领导者,近年来,紧扣中央、全省脱贫攻坚领域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系统服务网络优势,通过建立强村平台、创新产品服务、实施对口帮扶、开展干部挂职等方式,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支持扶贫结对村2542个,发放贷款52亿元,支持扶贫项目1063个,累计给予利息优惠9023万元,直接资金补助8816万元。

    搭建金融强村平台

    激活薄弱村自我造血“干细胞”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指导全省农信机构根据薄弱村实际,通过整合资金、人才、信息、渠道等资源搭建金融强村平台,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以来,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全面落实“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为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6个结对薄弱村定制金融强村项目,综合信贷授信1200万元,优先保证茶叶种植、乡村旅游、民宿开发等项目。如利用浙江农信“茶链通”贷款产品,为茶农提供资金126万元,牵线与茶叶核心企业合作。瓯海农商银行与当地供销社等建立“三位一体”农合实业发展公司,搭建强村平台,并给予103个薄弱村每村40万元融资扶贫贷款,参与项目投融资,提升经济实力,全部实现“脱帽”。嘉善农商银行以支持县域“土地+资金”“弱村+强村”模式的“飞地抱团”项目为抓手,为17个薄弱村提供2240万元贷款,支持村集体经济造血。

    架起金融援川桥梁

    铺就贫困村脱贫致富“连心路”

    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党委开展浙川扶贫协作工作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抓好推进落实。党委副书记带队赴四川万源市6个结对贫困村实地考察,与乡镇、村干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贫困村情况,及时组织研究工作方案,计划出资300万元用于贫困村扶贫项目建设。

    此外,各地农信机构通过资金帮扶、信贷支持等方式,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对口援川工作。2018年,苍南、嘉善、椒江等19家县市农商银行向四川红原县、九寨沟县、峨边县等对口支援地区资金捐赠660万元,用于当地扶贫项目的建设,主动参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遂昌农商银行推出专项贷款支持该县与四川通江县扶贫协作的“浙薯13号”番薯栽培引种项目,截至4月末,已向全县薯种产业发放贷款7245万元、支持148户,实现支持对口扶贫和助本地农户增收的双赢。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启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助推器”

    浙江省农信联社引导各地农信机构积极实施资源转化、飞地抱团、项目主导等金融服务模式,因村而宜设计金融产品,推动村集体借力产业金融服务,盘活农村资产。

    如淳安农商银行与县政府签订消薄增收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公益林补贴收益权质押贷款,用于投资当地扶贫开发区的项目。金华成泰农商银行推出“富村贷”专项消薄产品,将信贷额度与村党支部星级评定相衔接,星级越高,获得基准利率贷款额度越高。江山农商银行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劳务扶贫项目+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围绕茶粮种植、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落实帮扶措施。至2019年4末,3家农商银行已为555个村集体发放贷款3亿元。

    选派金融干部挂职

    当好银村结对帮扶“金管家”

    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把强化乡村金融服务和加强基层农信干部锻炼有机结合,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或驻村任普惠金融指导员,发挥“宣传员、参谋员、服务员、指导员、联络员”的作用,确保扶贫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

    如兰溪农商银行、路桥农商银行分别与当地组织部合作以“先锋党员结对挂职共建”“金融百晓生”等形式,选派349名农信干部挂职薄弱村任金融副书记或金融主任助理,采取“一联一”方式实施帮扶共建,协助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搞好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等,搭建金融服务直通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