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福建省多地遭遇今年最强持续性降雨过程,具有过程雨量大、范围广、极端性和局地性强等特点,受灾严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大。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和于伟国书记、唐登杰省长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福建银保监局等监管部门通知要求,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一时间启动灾后金融服务应急方案,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灾后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压实主体责任。各行社要建立健全救灾工作领导责任制,对灾后重建的金融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片到位,包干负责。各相关办事处要做好指导督促工作,确保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多方联动。要及时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值班巡查,及时处置隐患;与通信、电力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基层网点防灾减灾工作,确保自助机具、监控设备、办公设备等正常运转,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
加大信贷投放
满足灾后重建资金需求
及时摸清灾情。要组织人员力量,深入一线,做好客户及项目灾情调查,准确把握受灾群众和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合理制定信贷计划,加大投放,力争受灾市县的各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的全年增速高于全省农信系统各项贷款增速。
差别化信贷服务。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仅因灾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企业和农户,要给予必要扶持;对因灾暂时无法偿还的贷款,合理展期或办理无还本续贷,确保利率不上浮,减轻受灾客户还款压力。
坚持多措并举
提升灾后金融服务质效
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贷、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行社要设立小额农贷专柜,现场放贷。
完善考核机制。适当提高不良容忍度,对因灾形成不良的小额贷款实行尽职免责,保护客户经理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在年内允许受灾地区农户贷款不良率高于非受灾地区2个百分点。
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金融服务
强化扶贫信贷。加大对受灾老区、苏区、贫困县及贫困户的信贷倾斜,综合运用小额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产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防止出现“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现象。
提升服务水平。对救灾贷款,综合考虑客户资信、期限、还款能力等因素,给予适当利率优惠;对救灾资金代理发放、农民工银行卡异地存取款等免收手续费。加强流动性管理,通过移动办公、现场办公、便民点服务,为灾区客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打造更亲、更近、更实、更快、更优的福建农信服务新形象。
(福建省联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