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棉花市场风雨飘摇,棉价“跌跌不休”。滑准税配额和国储棉轮储政策相继出台后,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朗,5月27日-31日,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均价13570元/吨,较上周下跌109元/吨,跌幅达0.8%;6月3日,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13000元/吨,盘面封于跌停,合约价格收于12965元/吨,这是近3年来的价格低点。5月,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最大跌幅为2200元/吨,棉纱主力合约价格最大跌幅在3400元/吨。棉价剧烈波动,纱厂、织布厂和服装企业面临成本压力、接单风险不断加大,棉花下游市场需求低迷。进入6月,美国或将启动对剩余325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夏日来临,棉市却迎来“寒冬”。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棉价持续下跌、纺织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中美和谈扑朔迷离,但下游纺织市场反应并没有过于激烈,价格波动、利润盈亏都是市场经营的正常表现,近几年来国内创造的稳定经营环境也让大多纺织企业效益改观、元气大增,所以,企业当前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长期来看,目前我国棉花产业仍处于一个去库存和深入调整阶段,有些市场波动也实属必然。所以,我们需要提振信心,谨慎对待,平稳度过震荡期。”江苏一纺企负责人说。
棉价下跌 采购仍不活跃
随着郑棉下跌调整,国内皮棉价格继续下挫,6月3日-4日,疆内外库点“双28”北疆机采棉公重提货价13400-13600元/吨,“双29”机采棉公重提货价仅13700-13900元/吨,但仍然有价无市,成交量有限。有棉企表示,新疆棉站台价较4月份已下调近2000元/吨,但低价棉花也未能吸引用棉企业的采购热情。
6月伊始,期货连创新低加速了现货皮棉价格下跌,下游纺织企业采购不积极,内地棉市也多有价无市。据山东聊城临清当地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因当前外部环境不佳,中美贸易摩擦未来走向不明,加速了当地皮棉价格下跌,而纺织企业下游产品行情不济,也制约了纺企对原料采购的积极性,当地轧花厂全面停收停工,很多纺织企业出现了限产减产现象。
“现在纺织企业面临压力较大,下游需求在减少,外贸订单在流失,企业成本在增加、利润在下降,客户对纱线质量要求也很挑剔。我们目前库存也很大,原料储备都在3-5个月。据我了解,很多当地的纺织企业都已经开始减产,市场不乐观。”山东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说。
储备棉成交价格已成为目前棉花现货定价的风向标。5月27日-31日是2019年中央储备棉轮出的第4周,储备棉轮出成交均价为12913元/吨,较前周下跌251元/吨,折标准级(3128B)价格14218元/吨,较前周下跌241元/吨;其中,新疆棉成交均价13148元/吨,较前周下跌370元/吨,平均加价541元/吨,较前周下跌187元/吨;地产棉成交均价12603元/吨,较前周下跌216元/吨,平均加价378元/吨,较前周下跌29元/吨;当周,最高成交价14200元/吨,最低成交价11700元/吨。6月4日,储备棉成交平均价格在12667元/吨,新疆棉折3128B价格在13987元/吨,是2019年储备棉轮出开始后首次跌破14000元/吨大关。6月4日,郑棉期货CF1909主力合约价格低至12910元/吨,再创继2016年9月2日以来的最低位。
提振信心 平稳渡过难关
棉市低迷,究其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造成当前棉价大幅下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棉花产业消费端需求明显下降,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压力倍增,中美贸易摩擦谈判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市场各方都在观望。从长远看,我国纺织行业正处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阶段,也处在与东南亚国家产能竞争、产能博弈的一个阶段。”
据了解,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近几年来,我国纺织企业通过生产设备更新换代,不断提升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大大降低了纺织品的生产成本。而通过一些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的纺织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东南亚的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我国和东南亚最后到底谁能留住纺织产能,这也需要时间去验证。”这位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纺织企业去库存也是导致当前棉花产业行情不济的原因之一。“目前棉花商业库存较大,纱厂、布厂库存均较大,不去库存,就会被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据悉,截至6月初,纺织企业纱产销率为88.1%,环比下降7%,同比下降16.7%,比近3年同期平均水平低12.3%;库存为30.7天销售量,环比增加9.7天,同比增加17天,比近3年同期平均水平高16.5天。布的产销率为91.9%,环比下降7.1%,同比下降7.6%,比近3年同期平均水平低6.1%;库存为49.2天销售量,环比增加15.9天,同比增加15.6天,比近3年同期平均水平高11天。当前情况下,他提醒纺织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适时改经营策略。
“近期纺织企业一定要调整产品结构,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也要坚持‘订单生产’。产品库存大、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厂可选择暂时停止生产保持观望,以静待变。另外,从长远看,‘技术就是生产力’,无论大型纺织企业还是中小型纺织厂,一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有条件的要落实高质、高效、全流程智能纺纱升级改造项目。”他补充。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虽然是纺织企业近10年来遭遇的最大困境,但企业仍需充满信心。“一件事总要分开来两面看。如今,棉价下跌已经传导到棉纱价格,这对我国国产棉纱较为有利,可以成功将外国纱线抵挡在门外。通过1-2个月的调整,随着内外棉价差的缩小,国产棉纱的价格会比国外纱线的价格更有竞争力,这也算行业利好。”
此外,他还建议,为稳定棉纺市场,提振市场信心,鼓励棉农种棉,保证棉纺织企业的稳运转、稳就业,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来保证棉花整个产业链不受冲击。“期待棉花生产保护区相关政策尽快出台,这样就可以保证棉花收获期广大棉农的收益稳定,对内地棉农种植棉花也要实行保护价、预期收储;同时,通过实施加大纺织企业融资力度、加大减税降费幅度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纺织企业平稳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