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农村现代寄递物流网。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新建扩建县级邮政处理中心和快件中转集散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县整合邮政、商贸、农业、交通、供销等资源,建设县域电商公共仓储设施、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
(二)实施农产品冷链建设工程。打造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快递物流园区的冷链快递物流,合理规划冷藏库、冷冻库等设施布局,推动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产品冷链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预冷、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快递物流体系。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制定推广农产品冷链寄递标准和服务规范。
(三)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效率。推动县域邮政网络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发展农村邮件快件共同收寄、运输、分拨、投递。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农业、供销、商贸、交通等企业合作,建立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寄递网络体系。
(四)开展邮政业兴农行动。支持邮政、快递企业联合其他涉农主体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设立农特产品预处理中心,加强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品集群,打造邮政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培育“快递+金银铜牌项目”,打造农特产品直通车。加强农商互联,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业务模式,开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直接对接,就近销售寄递本地农产品。
(五)高起点发展农村绿色寄递。支持包装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农产品特点的绿色包装,积极推广应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共享共用的农产品寄递包装物社会化循环使用体系。
(六)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电商平台宣传、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特产品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便捷寄递服务,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七)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邮政、供销企业拓展代理收费、金融、票务、网购等服务,借助益农信息社等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发挥便民利商兴农的综合服务功能。
(八)实施农村寄递安全提升计划。加快实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开展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管理,在农村地区有效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
(九)开展农民就业创业扶持行动。发挥行业网络和市场优势,支持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支持邮政、快递企业采取组建农产品电商营销团队等形式,参与特色农产品项目孵化,服务产销对接,扩大农村就业。
(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广电商快递脱贫模式,加快推进行业扶贫工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同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合作,助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行。引导龙头快递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