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铁忠,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供销合作社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的逊克县农户享受到了从种到收的贴心服务;在他的指导下,农户知道了什么地种什么庄稼、该用什么化肥、什么时候用什么农药;在他的影响下,逊河供销合作社一班人大胆尝试,开旅店、开磨坊、办酱菜厂和蛋糕厂,并开展烟草仓储中转、批发零售业务,只要是对农民有利的事情,他们都不遗余力。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奄奄一息的基层社被盘活,供销合作社也成了当地百姓可信任的合作经济组织。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小兴安岭北麓,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北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依洛夫区隔江相望,是我国对俄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在逊克县173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年累月地奔忙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帮助农民销售大豆、小麦、黑木耳等农产品和土特产品;为农民供应化肥、农药、籽种等农业生产资料,帮助他们测土施肥、科学使用农药;为百姓提供小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大到服装鞋帽、彩电、冰箱等生活资料……总之,只要是人们日常需要的,他们随时随地尽量满足。他们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供销合作社人。李铁忠就是这其中一名,30年如一日,始终在基层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
有困难随时找“老李”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特别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对供销合作社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供销合作社紧密相连。
李铁忠18岁参加工作时就在村级代销店做营业员、站柜台,30多年如一日,从销售日杂百货、五金建材到烟花爆竹、化肥农药供应,始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经他手的货物已有上百车皮。如今,当年的“小李”已变成了今天的“老李”。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也从一名不起眼的营业员成长为基层社主任。
中等个头的李铁忠,身体健壮,这和他常年奔走在乡间地头有着莫大的关系。眼下,农资供应进入旺季。为做好农资商品供应工作,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李铁忠每日奔波在乡间地头,了解农民的需求、及时地配送农资。记者与他联系时,他正在配送化肥的途中。多年的经验累积,让他获得了不少农资方面的经验。在当地人眼中,李铁忠就是农资经营领域的“土专家”。当地人都知道,要想种好地,就得多和老李聊聊。什么样的土质种什么籽种、用什么品牌的化肥及用多大量、地里有杂草该用什么农药,他都会给一个中肯的建议。为了方便农业生产需要,一个电话,他就会把种地所需的化肥、农药、籽种等商品送到农户家里或是田间地头;只要农民需要,他不计报酬,免费为他们测土配方、科学合理配制农药。每年,经他手销售的化肥有2000多吨、农药50吨、籽种80余吨。
除了是“专家”,李铁忠更是农民的贴心人。有一年春季,逊河镇西兴村一户农民因资金不足,眼看着就要“白籽”下地,四处求人无门,无意中听说老李仗义、好说话,老两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李铁忠赊销化肥20吨。如果换成别人,两句话就应付了事了,他却认真对待。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李铁忠马上安排车辆把化肥送到家,解决了他们没钱买肥的困难,并表态:“如需要,我还可以送;若需要农药,我这儿也有。”当老两口感激地握着他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时,他却说:“快回去安排播地吧,再不抓紧播地可就误了一年的收成了。这没啥,谁都有为难的时候,有啥困难可以随时找我。”
做人讲究守信用
多年来,李铁忠一直坚守在供销合作社的岗位上,即使在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放弃。李铁忠夫妻二人都在逊河供销合作社上班,一直在从事日杂五金、化肥农药、农产品销售等经营业务。即使是90年代初期供销合作社每况愈下,大搞“租壳卖瓤”、柜台承包时,李铁忠和逊河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们一直坚守阵地,组织职工集资入股经营,巩固拓展业务。资金不足,就多方联系外地客商厂家,代理化肥、农药、籽种,赚取手续费;承包土地耕种,发展订单农业;组织人员学习面点技术,开办蛋糕厂;与烟草公司合作,开展烟草仓储中转、批发零售业务,并代收药材、废旧物资,帮助当地农民销售大豆、杂豆、杂粮,开旅店、酱菜厂、磨坊……只要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有利的事情,老李一班人总是积极大胆地尝试,他们上下一心、携手共进,起早贪黑地努力工作,将一个奄奄一息的基层社盘活了。
李铁忠格外注重诚信。前些年,他与外地客商合作收购大豆。由于没啥经验,听别人说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但别人收购扣水分、扣杂质,他却大大咧咧地表示“差不多就行”,结果当年就亏了30多万元。当时收大豆的钱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有的人担心李铁忠还不上这笔钱。因为这些钱不是小数目,农民辛劳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钱,越想越怕。开始有人追款了,老李说:“放心吧,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还清你们的钱,决不辜负你们的信任。”他说到做到。没过几天,他卖了车,又把门市抵押出去贷了款,还清了大家的钱,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承诺。从此,“老李讲究,最重信用”的话语不胫而走。
30年如一日,李铁忠一直坚守在为农服务一线,成为了服务“三农”的“排头兵”。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正是有许许多多像老李这样的供销合作社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让供销合作社重回农村,重回农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