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动摇,扎实践行“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从“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步路”。截至4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69.75亿, 涉农贷款余额63.21 亿元,占各项贷款的 90.62 %。
明晰市场定位
助力振兴县域经济
坚守支农支小支微。该行以信贷业务为核心,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地方”为己任,回归本土、回归县域、回归小贷、回归社区,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4月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 53.2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7.96 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上升3273户,户均贷款较年初下降10.19万元。
完善信贷机制建设。制定完善授信业务评审审批、市场利率定价、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尽职免责、客户回访、信贷业务培训等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完善信贷操作流程,从客户资源、资金需求、业务流程、贷后管理等模块建设高效的信贷流程审批机制,缩短审查时间,提高办贷效率。
优化组织架构,设立微贷中心。采用全新商业银行运作模式,招聘25名微贷中心客户经理,运用量化竞争的考核标准,凭借标准化的业务受理流程、集中快速的高效审批、批量化的贷后管理等优势,针对辖内小微零售客户,开展网格化拓展营销。在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微贷中心即完成客户推荐86户,发放贷款13笔,金额145万元。
优化组建专业化整村授信队伍。增配40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硬的信贷客户经理充实到信贷队伍中,开展“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工作,增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受益群众。
推进整村授信
大力践行普惠金融
创新信贷产品。该行创新推出“惠民贷”“家庭亲情贷”等一系列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结合整村授信、行业授信,大力开展批量授信工作。
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开设阳光信贷服务大厅,通过银行网点、金融服务站、社区、村委服务栏等渠道全面展示信贷办理流程,让信贷流程制度透明化。
实行网格化服务机制。划分服务网格,公示普惠金融服务专员及24小时服务热线。组织全辖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走千村、访万户”信用村创建工程,送贷下乡、服务上门。截至4月末,共开展整村授信163个,预授信户数达39423户,授信金额14.44亿元,全辖农户授信覆盖率达50.46%,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等问题。
加快电子化步伐
全方位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全覆盖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该行在全辖37家营业网点、12家自助银行基础上,设立211家普惠金融服务站。截至4月末,普惠金融服务站共办理业务48000笔,涉及金额2384万元,解决偏远农村金融需求获取难、存取转汇不方便难题,为偏远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推广新型支付结算方式。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结算方式,推动服务网络多元化、服务手段多样化。截至4月末,年内新增手机银行22158户,增幅30.17%,月交易量达6万笔,月平均交易额8.05亿元,电子银行替代率89.77%,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居民金融体验。
大力普及“金燕e付”、移动POS及一体化收银系统。截至4月末,移动POS商户达940户,新增“金燕e付”二维码商户2954户,月平均交易量达1.14亿元。
着力推进“金燕e贷”“农商e贷”营销力度。以手机银行、“嵩约”为依托,推进线上申贷渠道建设,客户通过电子渠道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贷款申请、审批、发放等全流程自动化办贷。截至4月末,“金燕e贷”授信户数8129户,用信户数4099户,用信金额1.68亿元,“农商e贷”累计申请1604条,授信金额达1556.39万元。
优化金融服务
惠民利民便民
普及金融知识,宣传维护权益。该行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以基层营业网点为岗哨、以网点员工为传播员,打造遍布城乡的金融知识宣传网络,开展存贷款产品、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远离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宣传。
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免费开通短信提醒、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及对公账户,无偿代理发放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低保补贴等各类财政性补贴共26种,五年来,累计发放137.5万笔,累计金额12.63亿元,惠及农户48万户。
践行金融服务民生。持续加大民生金融服务资源投入,积极开发智能收付款系统,推进校园一卡通业务,对接政府公共交易平台,在医疗、教育、消费等多个领域为百姓提供便利。
积极开展送金融服务上门活动。充分运用移动营销设备,深入村委、商场、企业、学校等地现场办公,将金融服务从“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步路”,使客户享受到足不出户的金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