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日本茶产业:产量、进口、出口三增


    2018年日本茶园采摘面积为3.33万公顷,比上年度减少500公顷,毛茶产量8.15万吨,与去年相比增加4400吨。增产的原因主要是茶叶主产地静冈县、鹿儿岛县天气风调雨顺,对茶叶的自然生长十分有利。主产地的鲜叶产量38.4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2.09万吨。

    日本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是栽培面积缓慢减少,茶叶生产量自2004年后也呈逐年递减趋势,近年保持在8万吨左右。日本生产茶叶的种类主要有煎茶、玉露茶、覆盖茶、碾茶(抹茶)、玉绿茶、番茶。

    茶农个体经营茶园的面积呈现规模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在九州的鹿儿岛县。不同种类、不同生产时期和不同农家生产的茶叶因品质不同,价格有显著差异。

    绿茶消费趋势是原叶消费不断减少,以PET瓶装绿茶饮料形态的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倾向。日本户均传统绿茶及茶饮料的总消费金额约为1万日元。同时,碳酸饮料、矿泉水等的消费有扩大的趋势。

    日本茶的消费和流通出现以下新的动向:

    ①积极推进简便快捷的袋泡茶和粉末茶的消费市场。

    ②在国内外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抹茶产品(抹茶、抹茶蛋糕、加抹茶的袋泡茶、抹茶拿铁、抹茶速溶茶等)的销售。

    ③抹茶原料“碾茶”的生产量近年呈现增加的趋势。

    ④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和添加水果香味的香味茶的销售增加。

    ⑤强调滋味“鲜”、“浓”的商品(冷水泡绿茶、加抹茶的绿茶等)、季节和产地限定的商品(新茶、冬茶、当地绿茶等)、零咖啡因含量的商品(无咖啡因绿茶、低咖啡因绿茶等)、功能性商品(具有抗过敏、抑制脂肪吸收等作用的功能食品)和具有发酵、焙火等特征的商品(日本红茶、焙茶、日本乌龙茶等)的促销和消费。

    ⑥饮料生产商对茶业原料GAP(GoodAgriculturePractice即良好的农业规范)认证的要求,茶产地取得GAP认证的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使得茶园生产性能和茶叶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日本茶叶进口量自2004年达到最高峰以后,由于生产绿茶饮料对原料的要求比例增高,此后10年,日本茶叶进口量减少了1/3。

    2018年进口红茶1.6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7%),绿茶4729吨(比上年度增加19.1%)。

    为了促进茶叶消费,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茶文化的普及程度,日本教育委员会编写了面向广大师生的茶叶指导手册,发放给学校用于开展茶叶知识的相关课程。

    美国等西方国家受日本食品流行的影响,认可了茶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茶叶消费市场得到积极扩张。日本茶叶出口量10年间增加了约3倍(2018年茶叶出口达到5102吨,比上年度增加9.9%),其中美国的进口量占日本出口量的35%。2018年日本绿茶出口总额为153亿日元,比2017年增加6.8%,出口平均单价3美元/公斤;近5年日本向欧盟的茶叶出口量也增加了2倍以上。

    为了达到2019年茶叶出口额150亿日元的既定目标,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促进茶叶出口的活动。

    在2016年5月颁布的日本农林水产业出口强化战略中,提出了针对21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出口战略和不同类别出口产品的对应方向。如针对美国市场主要销售具有健康功能的茶叶产品;针对欧盟主要宣传日本茶安全健康的形象;针对亚洲市场重点扩大受欢迎的抹茶产品的销路等。

    同时,增加对其他国家推广日本茶文化活动。如为茶叶进口国提供日本茶的文化、历史和正确的冲泡方法等情报知识,通过电视等媒体向海外消费者广泛宣传日本茶的魅力等;在日本国内设立茶体验农庄,让外国游客置身茶园体验采茶过程、参观茶园车间管理、茶叶生产技术等。

    此外,为了扩大出口,加强对茶叶进口国的情报收集,建立应对茶叶进口国农残标准的预防体系。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日本政府对老茶园改造、新茶园种植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给予适当补贴。为了振兴日本茶产业,2012年4月还专门出台了振兴日本茶的相关法律《茶的振兴法》,其内容包括基本方针、振兴计划、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国家补助等,共计11条法律条款。

    作者:王亚雷,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他成立了日本中国茶协会,担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位。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