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援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的主要实施载体。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在县域建立一个长期化、本地化、专业化的社会性综合中介服务机构——“民富中心”,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组织建设和内部管理,推动广大社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合作,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在四川仪陇、福建古田和贵州丹寨三个县开展探索,本文通过对仪陇和古田民富中心功能作用的介绍,探讨供销合作社借鉴“民富中心”模式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思路。
“民富中心”对供销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启示
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各类资金互助组织745家,互助资金余额为124.2亿元。内部管理不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从业人员技能不达标、监管不完善、缺少资金调剂措施和风险救助措施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各地资金互助的发展。破解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全国层面进行总体规划,也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突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中的“民富中心”对当地资金互助社提供的孵化、辅导、培训、监管、资金调剂等服务功能,较好地解决了扶贫资金互助社发展的问题,为供销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是建立资金互助业务服务机构。县域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以各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资本收益、财政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资金等为来源,成立类似“民富中心”的资金互助业务服务机构,对当地资金互助业务进行孵化、辅导、培训、监管、资金调剂等;全国总社成立面向全国的资金互助业务咨询辅导机构,为各县域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二是丰富完善服务机构功能。借鉴仪陇、古田民富中心的做法,供销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服务机构应为当地系统内资金互助组织提供咨询、辅导、培训、监管、内部资金调剂、外部资金引入、风险救助、公益等服务。同时,应争取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支持,以资金互助业务服务机构为主体,建立当地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为社员建立信用档案,既为本身的资金互助业务提供支撑,也为引入其他金融机构资源打下信息资源基础。
三是规划供销合作社合作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全国总社可探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开展合作,在系统内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合作,设立类似“民富中心”的资金互助业务支持服务机构,总结经验,稳步推开,构建“全国总社资金互助支持服务中心——各县级供销合作社资金互助服务中心——基层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的发展体系,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其他业务紧密结合,促进全系统生产、供销、信用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参考文献: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农村金融创新系列子项目研究课题》报告;作者单位:总社金融服务部)
案例1
仪陇民富中心:资金互助社的“管家”
仪陇“民富中心”,即仪陇县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是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仪陇县扶贫资金互助指导监督中心共同发起成立,在仪陇县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仪陇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主要职能是接受政府授权,孵化、培育、支持、协调和推动村级产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社规范发展,组织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活动,组织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培训,协助开展日常工作,为扶贫资金互助组织提供财务托管和其他市场化服务;搭建农村合作组织对外交流平台;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等。仪陇民富中心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服务收入、专项资金占用费收入、捐赠等。仪陇民富中心2014年在民政部门注册后,开始签约仪陇县的扶贫资金互助社,并提供服务。
做法——
帮助扶贫资金互助社完善治理机制。仪陇民富中心主要是帮助仪陇县各扶贫资金互助社成立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完善各项制度和议事流程等,先后制定了《扶贫资金互助社管理细则》《互助社日常工作管理办法》《日常管理量化考核项目及标准》等多项制度,要求各互助社遵照执行,推动各扶贫资金互助社规范管理。
对扶贫资金互助社进行业务监管。仪陇民富中心要求各互助社管理人员缴纳上岗保证金和风险保证金,建立联保、风险拨备、风险预警、贷前调查等制度。同时,仪陇民富中心要求各互助社使用统一的业务管理软件,对各互助社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帮助部分互助社代管财务工作,定期检查各个互助社的现金、银行存款、存放信息等业务,实时监测互助社运营情况,防范风险。
向互助社提供资金调剂与支持。仪陇民富中心一方面通过争取财政专项帮扶资金补充互助社互助金;另一方面设立专项借款基金(来源包括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资助项目周转金、个别扶贫资金互助社的盈余资金、代管互助社的风险准备金、公益金、公积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上岗保证金等)。其中,25%的互助金用于预防各互助社的挤兑风险,75%的以短期拆借的方式,借给互助金不足的互助社,调剂互助社资金余缺。
帮助扶贫资金互助社培训业务人员。仪陇民富中心采取经常性培训、不定期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提升互助社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
孵化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仪陇民富中心积极引导扶贫资金互助社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方向发展,帮助其结合各村实际发展实体产业,推动其开展综合合作。
成效——
2014年至今,仪陇民富中心已孵化扶贫资金互助社9家,帮助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场所,为仪陇县50家扶贫资金互助社提供了财务代管服务,召开了6次互助社发展方案研讨会、3次财务账簿比赛,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直接受益人群3500人,帮助6个村级扶贫专业合作社分别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与可持续发展二期项目资金510万元,为23个扶贫资金互助社提供专项借款1102万元,帮助600多个农民家庭发展生产经营。民富中心还积极协助仪陇县委、县政府制定扶贫资金互助社规范发展指导性文件及操作细则,协助县委、县政府对扶贫资金互助社进行日常监管,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等,成为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
案例2
古田民富中心:综合性中介服务平台
和仪陇县同期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的福建古田民富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为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综合性中介服务平台。
做法——
培育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不同村、乡镇的情况,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达到一定条件后,古田民富中心提供配套融资服务。
建设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古田县农村征信和政银企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导入农业、扶贫、公安、法院、计生、国土、住建、计生、环保、税务等部门信息,架起联结民富中心、政府、银行、农户间的信息服务系统,为近15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构建以财政资金池为核心的增信与风险防控体系。古田民富中心用支农惠农及扶贫等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合作社及其社员提供增信担保,构建起“农业保险+农户资产+合作社保证金+财政风险补偿金”四道防线,为农户提供增信服务。
导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古田民富中心借助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农户信用信息平台,为社员贷款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接受社员贷款申请、开展前期调查、评价推介、增信担保,协助合作银行发放贷款、贷后管理、到期催收、风险处置等。
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古田民富中心建立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平台——古田民富商城,培育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升当地农产品竞争力。
成效——
截至2017年末,古田民富中心累计规范合作社21家,农户信息平台收集农户信息17.38万条,为14.23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2017年,金融机构通过该平台查询信息近5000次,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民富中心向8家合作社的1682户社员发放贷款3.25亿元,累计发放民富信用卡1.97万张,授信8.7亿元,用信余额3.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