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品是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保健、强身健体的上品被推崇。我国养蜂历史悠久,是世界传统养蜂大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一蜂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当前,我国蜂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都需要蜂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抱团发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蜂产品协会获悉,中国蜂产品协会在京召开团体标准《蜂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专家审查会。据了解,该标准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规要求,吸收了部分合作社的实际建设经验,对蜂农合作社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规范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联合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蜜主要来自转地蜂场,其基本是一户一场的家庭结构养蜂场,它们规模小、流动性大、高度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品牌建设缺乏有力支撑,难以适应蜂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当前,一批以蜂农为主体的蜂农自发组织正在兴起,他们以蜂农维权、互助为主要宗旨,倡导成熟蜜生产,在推动蜂农自营电商走品牌发展之路,探索建立蜂业公平贸易机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于促进蜂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走专业合作道路是蜂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杨荣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成部分,可组织起散落的蜂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统一购买农资和技术服务,有效降低合作社社员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提高蜂农出售产品的议价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蜂农利益,提高蜂农的收入。蜂农专业合作社是在蜂产业内充分运用合作社这种组织方式推动资源整合,从而有效推动整个蜂产业的发展。
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在2017年进行修订,这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有力保障。随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文件相继发布,国家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也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这对于规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增长较快,在类型上也不断丰富,但是目前还没有结合特定产业的合作社建设指南出现,根据产业自身特征发展专业合作社有助于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杨荣说。
2017年,为规范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蜂农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蜂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国蜂产品协会开展了“第九批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工作。“在示范社的评选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发现专业合作社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发现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必要性。”杨荣介绍,本团体标准从合作社建设的源头出发,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运用标准化的方式规范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蜂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有效巩固蜂业发展的基础,使其真正成为建设现代蜂产业、促进蜂农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引领指导 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以标准化为抓手,不断强化行业规则与规范的顶层设计。”杨荣告诉记者,中国蜂产品协会将依托全国蜜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这一标准化技术工作平台,以全产业链的理念,重新规范和构建行业标准体系新框架,在继续做好产品技术标准基础上,将标准化工作向产前端延伸,以市场为引领,倒逼传统养蜂管理与技术走向现代化、规范化,为养蜂业升级提供支撑;向消费者延伸,充分利用合格评定机制,以第三方评价为主要方式,建立和完善蜂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导消费功能,为增强消费信心提供支撑;向以产品加工为核心的蜂业配套产业延伸,完善养蜂机具、蜂产品包装加工机械等与蜂业发展质量息息相关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为蜂业装备水平提升提供支撑。
同时,中国蜂产品协会将努力探索中国蜂业公平贸易机制,建立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产供关系。要引导行业蜂机具企业、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蜂农的技术服务,不断提升蜂农养蜂技术与蜂场管理水平;要引导、鼓励和支持蜂业企业和其它社会企业积极参与蜂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蜂农提供蜂群管护、授粉调度、物流呼叫、蜂机具配送与维护、蜂药配送、产销对接等多元服务;依托中国蜂协蜂农合作社专委会,加强对蜂农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蜂场等新型养蜂经营主体的指导和帮助,要通过积极探索构建区域性蜂农合作社联合社的方式,加快提升养蜂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
此外,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推动中国蜂业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建立行业品牌企业的质量自我声明机制,努力将行业品牌企业真正打造成为中国蜂产品质量的脊梁和压仓石;继续开展行业市场监测工作,在加强对监测合格企业的宣传与推介的同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制度的,要加强与兄弟协会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同,坚决予以处理;进一步完善中国蜂蜜质量溯源体系,强化标识的管理、认定与推介,真正让平台成为企业质量持续提升的工具和中国优质蜂蜜集体展示的窗口;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及新闻媒体的协同合作,着力推动中国蜂业质量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