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互联网+”促道地药材生产


    本报讯  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商务交流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该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峻杰表示,将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高科技提取及加工、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中药材物流规范、中药材海外贸易等,推进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

    中药材产业走向标准化和“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多数地区药材种植仍处于一家一户分散化经营阶段,规范化标准化难以推进。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种植技术、管理等基础环节都有待规范。同时,药材种植缺乏科学的市场导向。中药材专业人士刘红卫认为,近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快速发展,特别是2015年至2018年3年来,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传统道地药材产区发生了明显变迁,新产区不断出现。

    据了解,当前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1亿亩,年产量近3000万吨,供给超过了需求,且质量千差万别。生产企业尤其是饮片厂近几年质量问题频发,都是吃了药材质量不合格的亏。

    专业人士建议,从中药材源头抓起,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规范产地初加工、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等。

    2018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推出“定制药园”工作,仅云南省就在贫困地区设立不少于100个“定制药园”,旨在通过建立中药材产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鼓励道地药材种植,保证药材质量,并帮助贫困户增收。

    专家指出,“互联网+道地药材”创新了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集药材信息、电商、初加工、仓储、溯源、标准等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基地模式,可以从种植、加工、仓储到贸易、物流等环节,开展一系列规范化工作。

    多年以来,我国开始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并分3批支持18个省、市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材经营、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经营和中药饮片使用等六大环节追溯子系统为支撑的流通追溯体系。

    目前,我国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专项建设进展顺利。到2018年底,在全国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建设的88个物流基地布局完成,已经上线运营的实验基地有11家,通过评审正在建设的物流基地有55家,还有20多个将在2019年全部落地并开始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中药材生产、产地加工和流通设施现代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有助于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

(李佳霖)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